第208章 君臣妥协(2 / 3)
朝堂之上,群臣都反对调动羽林军去前线的原因很简单。毕竟他们家族内有大量的亲眷子侄在其中任职,这要是送到永州前线去了,整不好的人就没了。
众臣们在金碧辉煌的大殿内齐声反对,他们的声音回荡在高耸的殿墙上,仿佛无形的屏障阻挡着皇帝的意愿。殿内氛围紧张,众臣们皆是脸色凝重,目光坚定。他们摆明了态度,绝不允许羽林军前往前线。
然而,今天也只是那么两三个大臣带头反对,还有很多人压根没站出来。他们或许是忧虑家族利益,或许是畏惧皇帝的威势,总之,他们选择了沉默,暂时不敢与皇帝对抗。但这种沉默只是表面平静,内心却隐藏着无尽的愤懑和不满。
皇帝一脸坚定,目光如炬,他不愿轻易妥协。这次的战争对于大辰朝来说至关重要,他渴望用羽林军的力量守卫国家的疆土。然而,他也清楚,如果他坚持要调动羽林军去前线,将会面临更加激烈的反对。这不仅仅是反对级别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他的统治地位。
大殿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皇帝和大臣勋贵们都指望着对方能流尽最后一滴血来保住大辰朝的尊严和荣耀。他们身处于道义与权谋的交织之中,权力的游戏使得他们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如果说考虑一定要调一支部队的话,那肯定是皇帝坚持要调动羽林军,大臣们坚持要调动禁卫军。这两支军队都是大辰朝的精锐,各自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的争执如同两股强大的洪流,注定会在这个朝堂上引发无法避免的冲突。
大辰水军这时静悄悄的,没有一位官员上朝,所有人都随时准备上船出海跑路。他们心知肚明,战争一旦爆发,他们将成为最为危险的棋子,被牺牲在战火之中。他们不信任朝廷,也不相信皇帝和大臣们的承诺,他们只想保住自己的命,还有富贵。
大辰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只能再一次从民间抽取壮丁组织预备役部队。这些普通的百姓被迫成为战争的炮灰,他们将接受严酷的训练,为前线提供支援。然而,时间紧迫,他们是否能够及时赶到前线,成为一个巨大的疑问。
在这个紧张的时刻,朝堂上的局势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人物的喜怒哀乐交织在一起,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显得格外重要。大辰朝的未来将取决于皇帝和大臣们的选择,而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荣耀而奋力争斗。
..............................................................................
大辰朝堂之上,宽阔的殿内弥漫着浓烈的气氛。君臣们争论不休,言辞激烈,却始终无法达成共识。他们面对着眼下困境,只能以妥协来维持局势,然而这一方案却只是昙花一现,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望着太阳渐渐落下的天空,永州已失去了一大半领土城池。莫光辉和刘善辅两人心中焦虑,如同被火烧般煎熬。太平军的进攻速度日益迅猛,他们手中的士兵也在不断减少,城中守卫的兵力已经不足以与敌人相抗衡,只能勉力维持秩序。
曾经能够投身战场的永州守军,如今也消耗殆尽。经历了这几年的动荡之后,各个城池中的守卫兵,那跟衙役官差已经没什么区别,他们已经无力承受更多的战乱。莫光辉和刘善辅只能依靠手中残余的骨干力量坚持下去,但太平军也并非好对付。每一次交战,不论莫光辉和刘善辅是否选择逃跑,都不可避免地造成伤亡。在这样的循环中,永州城到底是先沦陷,还是莫光辉和刘善辅成为孤军指挥,谁也无法预料。
帐篷内沉寂下来,只有微弱的沉重气息弥漫。莫光辉抬起头,眼神无奈,他知道再拖下去,永州将无法抵挡住太平军的攻势。刘善辅紧紧握着双拳,脸上是一丝无法掩饰的忧虑,他明白只有尽快找到解决之道,才能挽回这一危局。
突然,一阵凉风吹过帐篷,掀起了将军们的衣角,似乎是大自然也感受到了这股紧迫的氛围。莫光辉慢慢地闭上眼睛,仿佛在思考着什么,而刘善辅则环顾四周,试图从这宏伟的大殿中寻找一线希望。
夜幕降临,帐篷内的光线逐渐黯淡。莫光辉和刘善辅的身影在这昏暗的环境中愈发显得疲惫不堪。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的是对未来的不安和无奈,然而他们依然坚守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军营。
帐篷内的沉默中,他们默默地相视一眼,彼此间传递着无声的信心和决心。他们知道,即使前路漫长且艰难,他们也要勇往直前,为了未来而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