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门庭若市(1 / 6)
“对了,来帮我的演唱会,没有耽误你在《赤壁》那边的拍摄吧?”吕布问道。
“不会,最近一段时间都没有我的戏份,剧本天天改,都不晓得换了多少版了。”张帼荣回道。
“不是已经写好了吗?怎么还天天改?”吕布不解道。
现在负责《赤壁》剧本的是内地著名编剧芦苇,曾担任《霸王别姬》、《活着》、《等待》等影视剧的编剧,而且在芦苇之前,邹静之也写过三稿,也是内地金牌编剧,担任过《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千里走单骑》的编剧,这两人写出来的剧本吴语森都不满意?
“吴导是想要拍一个具有国际性的三国故事,让熟悉三国的中国观众感觉兴奋,令不熟悉三国的外国观众感到兴趣,然后加上故事和人物关系特别复杂,一方面要面对沉重的历史负担,一方面在创新时又要注意不抛离历史,所以在拍的时候,剧本上的各种小问题就暴露了出来。”张帼荣解释道。
“有哪些创新?”吕布一听,登时来了兴趣,这对于自己的电影或许有帮助。
“创新的话……”张帼荣没有多想,吕布问了,他就捡自己知道的说:“《赤壁》的故事更多地取材于《三国志》,而不是《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中是贬低了曹操和周瑜的,吴导是要给观众展现真正的曹操和周瑜,这里面就会编一些可以在《三国志》的一些注释里找到原型的故事,比如展示曹操文学家的一面、周瑜心胸宽广的一面、诸葛亮活泼的一面。”
八月初,ID为【赤壁赤壁】的网友在中国娱乐网发布了《赤壁》的部分分镜头剧本。
从曝光的剧本来看,其中“曹操出征“、“血战长坂坡”两场重头戏都十分精彩,可以看得出擅长动作场面和营造气氛的吴语森是下了苦功的。
第一出戏“曹操出征“,剧本里重点刻画了汉献帝、曹操和孔融三个人物,通过献帝逗弄小鸟、受迫于曹操,刻画出了这个少年天子、傀儡皇帝天真和懦弱无奈的特质;通过曹操领军逼宫、怒斥皇帝、杀孔融祭旗,刻画出这一千古奸雄的霸气和“宁教我负天下人“的狠辣;通过孔融仗义直言、慷慨赴死,刻画出这一汉末名臣的忠义刚直、不畏权贵。
另一出戏“血战长坂坡”,曹操大军挥师南下,刘备带领新野百姓一路奔逃,赵云力突重围单骑救主,张飞无惧无畏独挡雄兵,而剧本对着一部分进行了改编,这个时间点关羽应该人在东吴借兵,到了电影里则赶回了战场与张飞、赵云并肩血战。
结合张帼荣所说,吴语森无论在人物的取舍还是故事的编排上都做了一定的调整。
跟吕布的想法大差不差。
如果是按照他的所见所闻去拍,那肯定是百分之百还原历史的。
可是别人并不知道他是真【吕布】,他也不可能去解释这件事,这就导致了,他这么拍,那么偏离《后汉书》、《三国志》、《三国演义》等正史野史小说记的载,就会遭受“质疑”或者“谩骂”,他考虑了很久,认为没有必要这样做,最终决定在综合大众所熟知的《三国志》、《三国演义》两本典籍的基础上,加入部分未记录的秘闻,然后尽量还原真实的人物性格,这是最好的选择。
毕竟这三部电影的总投资可是6亿,“回报”是必须要排在第一位的,若是真想把他知道的那部分历史留下来,以后出一本《吕布眼中的三国》的书就行了。
接着,吕布再问道:“那台词呢?是用的大白话,还是用的文言文?”
张帼荣答道:“半文半白。”
吴语森觉得完全用文言的话会妨碍情感的表达,比如在电影里用文言表达幽默就很难达到效果。
而吕布已经不记得当时他和其他人的大部分话了,不过具体的说话方式是忘不了的。
所以在台词上,他先是定了一个大的方向,然后通过张记中的关系找了央视版《三国演义》的几个编剧来负责写人物的具体对话。
他们当时写的台词,不说有多么的还原,至少是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有的搞笑,有的悲壮,有的激昂,还有的充满了无奈,是影视剧中不可多得的经典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