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什么,要买20台光刻机!(2合1)(2 / 5)
说起来,在芯片行业三大类目(设计、制造、封测)当中,赵德彬和拉扎都是搞芯片设计的,芯片设计用不到光刻机,都是制造才会用到光刻机。
前世,张孺京在离开夏芯国际后,去到平海创办了芯片企业新恩,赵德彬手里其中一个公司和新恩有一些业务往来,赵德彬做的项目也跟芯片设计有关,跟芯片制造完全没有关系。
赵德彬对光刻机也就是略懂,知道一些技术和参数,参观过晶圆厂,但从来没真正使用过光刻机。
拉扎则要比赵德彬专业得多,他不像赵德彬还搞了很多电子、编程的业务,从毕业起就一直专精芯片设计,而且NextGen始终都是芯片设计企业,想搞芯片制造也没那个能力;
奈何,拉扎本来好好的一个芯片设计工程师,因为NextGen太穷的缘故,不得不亲自上阵,天天泡在彗普的晶圆厂里,他们团队克隆486 cpU都是在彗普的晶圆厂和生产线上研究出来的,所以,拉扎对芯片制造也有很深的了解。
拉扎问道:“我看你们采用的是h型晶圆台,这足够定位8英寸的晶圆吗?”
只用这一个问题,ASmL的人便知拉扎是专业的。
销售总监不敢怠慢,立刻回答:
“是的,h型晶圆台已足够。
一开始,在晶圆台研发上,pAS 5500的首席架构师有些犹豫,不知道是使用h型晶圆台,还是长短冲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决定组建两个团队,在这两个方案上分别试验6到9个月。
最后的实验结果是h型晶圆台更适合,长短冲程发动机被暂时放弃了,只作为后续更新换代的备选方案。”
拉扎又问:
“为什么只有你们公司生产出来了第二代的I线光刻机,而霓康和嘉能还停留在第一代的G线光刻机?
毕竟,比起这两家公司,ASmL并不占什么优势。”
这个问题倒是正中销售总监下怀,他正愁找不到机会拉踩友商:
“这是因为,在第一代G线设备到第二代I线设备的演进过程中,霓康和嘉能不约而同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霓康和嘉能非常自信,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跳过第二代365纳米的I线设备,直接从第一代的465纳米G线设备发展到第三代dUV(深紫外)设备,采用波长为248纳米的KrF激光光源。
然而,在他们开发dUV设备时,发现他们低估了dUV的技术难度,做出来的设备不仅体积太大,而且还没有对应的dUV的光刻胶,导致设备根本无法通过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