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两百三十六章 衣钵(2 / 4)
管志道学贯三教,当下以‘心之体无善无恶’与理学的‘道性善’辩难。
管志道之意,就是理学心学虽都出自于孟子之道统,但也有不同,一为道性善,一为无善无恶。
无善无恶之语,不仅是王阳明说的,更出自于周敦颐‘太极本无极’之说。
管志道出面代表心学反对理学的‘性为善宗’之语,无意间却成为了事功学的友军。
人性到底是善,恶,还是无善无恶,大家各执一词,凭什么要天下读书人都接受性本善的观点。
那么因性本恶之言而让荀子罢祀也就名正言顺了。
眼见从复祀荀子,一直到性本善,性本恶的争论,但理学众儒者都表示不能再忍了。
事功学之脑残可以不计较,但心学你们怎么也跟着起哄,还是不是思孟学派的一支。对于理学而言性本善,乃理论之大本,岂容挑战。
此事惊动了东林书院的顾宪成,他撰文于新民报上反对这一说法。
他认为太极本无极,本字是‘原来如是也’的意思,意思是太极就是无极,并非太极之上还有一个无极。
管志道撰文反击道,善恶自阴阳出,阴阳就是一个太极。
而顾宪成撰文反击,太极说里,阴阳未分,而不是无阴无阳。
同时顾宪成他又同时抨击其心学,本体和功夫,内圣外王一分为二。致知为格物,格物后方能致止。
最后顾宪成还与文章之末,撰文反击,认为无善无恶之说,是乡愿之学,以恶为善,以善为恶,最后只能埋藏君子,出脱小人。
顾宪成此文一在新民报上刊发后,林延潮在礼部读到此文,不由为自己这位同年兼政敌击节叫好。
顾宪成能成为明末大儒,确实有他的道理所在,不可单面以他好党争而掩盖他的优点。
当然论战并非终止,期间如孙承宗,袁宗道,李廷机也上阵辩论,心学则由周汝登等加入,当时有官员问林延潮这一次辩论,你心底青睐于何人?
林延潮答了一句,顾叔时也!
甚至还有一次在同僚相聚时,林延潮感叹说若是顾宪成能在朝为官就好了,如此天下必正。
这一句话被时人认为是林延潮的胸襟气度,也为理学及东林书院读书人所称赞。当然他们不知林延潮其实是另有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