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8 春狩(1 / 2)
腊月是一年之中最后的一个月,也是最忙碌的一个月,腊八过后年味越来越浓,女人们开始织新布,为全家准备过年道新衣;男子们开始碾米,磨面,杀猪,宰羊,为一家准备过年的吃食;孩子们总是欢欣鼓舞着,终于又盼来新的一年。
王宫里也和民间一样,也忙碌着,除了宫里准备,中阳公还给各宫和各房公子都送来了丰厚的年货。
钘儿和钟儿都欢天喜地,林飞为她们扯了新衣,她们连着几夜赶制新衣,林飞又在街上买了一些特别糕点送到慧姬夫人宫里,慧姬夫人高兴地留他在宫中用膳。
林飞借机又给沄妍送了一些在街上买得一些小礼物,托阿花送去,沄妍看着这些礼物捂在胸口,幸福的热泪涟涟,只是宫禁森严,却不能见小郎中一眼,又不由黯然神伤。
冬至,是年末最重要的节日,这一天,中阳公带着诸公子和大臣们祭拜天地,又到太庙祭祀祖先,公子飞虽也跟着去了,让他印象深刻的是除了那盛大的场面,冗繁的礼仪之外,就是那大大小小的青铜祭器,尤其是诸侯九鼎(按祖制应该是天子九鼎,诸侯七鼎,不过到战国中期已经“礼崩乐坏”很多诸侯祭祀时已经使用九鼎。),林飞所知道的青铜器也就是司母戊方鼎和大编钟,现在看来那些东西在这里就是小儿科。
但那种场合,肃穆而无聊,都是目不斜视,躬身葡伏,所以除了太子重楼和公子昊之外,还真不认识其他人,等回到自己府邸,也累得浑身酸痛,好在有钘儿和钟儿服侍,第二天才恢复过来。
过完年便是二月二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中阳公又带着诸公子和列为臣工到城外祈雨,亲自耕田。二月二是天朝民间传统节日,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天朝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接着,中阳公又要带着诸公子和列位臣工到郊外狩猎场春狩,这个主要目的便是让诸公子通过运动,得到更好的体魄去治理政事。通过狩猎,学习骑射本领,身体力行地为三军将士做榜样。狩猎是人类最早掌握的谋生技能之一,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狩猎逐渐地具有了娱乐、军事、体育的多重性质,成为习武练兵、强身健体、振奋精神、谋取收获的一项集体性的综合运动。《周礼》中记载君王四季田猎,分别称作春搜、夏苗、秋狝、冬狩,作为礼仪的田猎被后来的统治者沿袭了下来。《吴越春秋》所载《弹歌》可能是最早表现狩猎题材的文学作品。短短的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形象地描写出了包括制造工具在内的狩猎活动过程。在战国之前,狩猎是军事大典,为练兵的综合演习。
春狩定在二月初九,在飞隼军校军场集合,
寅时,天色还是朦朦胧胧,便听得飞隼军校军场立在辕门外的两面牛皮大鼓震天动地地“通通通”响了起来,紧接着,十二名壮实威武的飞隼军武士长筒水牛角号角,在清晨凌冽的寒风中吹响,“呜呜”的号角连声响起,响彻王城上空。
接着,在整个王城的街道上传来不知几千百人的脚步声,战马的嘶鸣声,战车车轮的辘辘声,兵刃的撞击声此起彼伏,往飞隼军校军场而去。
林飞刚刚修炼完空手引弓练习,从入静中清醒过来,连忙匆匆洗漱完毕,喊道:“钘儿,朵儿!”
钘儿一骨碌爬起身来,揉着惺忪的睡眼道:“公子,点卯了,快,点卯了,这次可不能迟到,不然大王发怒可就惨了。”一边说着,一边和朵儿手忙脚乱地将公子飞的龙纹细麟铁甲拿来帮他披挂整齐,又为他拿来天犀刀和黑雕长弓挂上。
府邸门外,仆役已经把赤炎龙驹披挂整齐站在门外,林飞踩着门前上马石上马,虽然他不知道飞隼军校军场的位置,但街上已经人流如潮,都是那些公子和臣工们以及家臣部曲赶往校军场,林飞没有这些手下,便独自前往。
飞隼军校军场在城西,进了辕门,便看到中阳公林喾大帐。大帐高达三丈,周长十几丈,远远看去就见帐顶之上有一只青铜浇铸的猛隼雕像,展翅欲飞,威猛无铸。大帐门口旗幡招展,在寒风中猎猎作响,两边雁字排开上百名手持矛戈的飞隼军卫士,在晨曦微露,料峭意中傲然屹立,也像一尊尊铜铸的雕像。
所有的甲胄鲜明,身佩刀剑年轻的公子,将军,臣工都已肃立在大帐门口候着,林飞匆匆赶来的时候,便看到公子昊,倨傲的看着他,另外那十几个公子也都冷淡笑着,大有一种揶揄的意味,似乎他们都密谋好要在这次狩猎中看他的笑话。
林飞也不以为意,他知道这也怪自己这具寄居身体的前主人不过从前是个纨绔败家的浮浪公子,每天只是斗鸡斗虫,扮相做戏,抑或混迹在脂粉堆中,虽是小小年纪,不仅宫中宫女不知被他坏了多少,就连街坊市上的一些良家女子有时也难逃其辣手。这样的公子只怕是人见人厌,难怪父亲兄弟冷眼相加,就连林飞也是恨得咬牙切齿。若是在前世遇到这样的人,怕不早就上去三拳两脚先揍他个鼻青脸肿,狗血喷头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