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粮食(2 / 3)
南京城有两个附郭县,上元和江宁。上元县由方博谦主政,位于南京北半部,江宁县则由秦淮河横穿而过,位于南京城南面。
马车一路穿过南门大街,远远便看到了聚宝门。南京是此时全国最大的通商港埠,聚宝门外的来宾街市则是全城最大的贸易市场,大宗商品集散地。全国各地的各大商帮,徽商、晋商、洞庭商、宁波商都齐聚与此。
其中又以徽商为最,他们开设商行,买卖木、布、绸缎、粮盐。无徽不成镇,徽商盛极一时,“徽京”在此时可不是笑谈。
自聚宝门建成以来,每日通过进来有百牛千猪万担粮,到这时候,何止一千个牛,一万个猪,粮食更无其数。
在市场的中心甚至形成了早期的期货市场,在夏秋两粮收获之前,商人已经完成了交易,他们剩下来要做的,就是守候在码头,等待第一艘粮船到来的消息。
方华在来宾街市街口就下了车,街市人群摩肩擦踵,自然不可能让他们驾车进去。刘一虎去想办法找停车位,方华则带灵儿到了街市内最大的粮食集散地。
一条长街上,粮铺不下百家,展柜着在柜台里霹雳吧啦的打着算盘,伙计们或在里面招呼客人,或站在外面招揽各色客人。
伙计们都是先敬罗衣再敬人,一看方华和灵儿都是绫缎一身,立刻殷勤的把他们招呼进来。
方华在粮铺里转了一圈,指着眼前白白胖胖的堆尖大米问道:“伙计,现在这大米怎么卖的。”
伙计笑吟吟地说道:“公子,咱们这里都是上好的广东大米,粒粒果实饱满,现在挂牌的价钱是一石3两银子。”
“广东?为什么不是从苏杭运来的,这不是近多了吗?”
伙计詹眉一笑,说道:“那您老就外行了,苏杭熟,天下足,那都几十年前的老黄历了。现在的苏州杭州人几乎家家经商,早就不愿意种粮食了,要想吃粮,都是从浙江、广东调运过来的。”
“这一石三两是不是有点贵了。”
伙计上下打量了方华一眼,说道:“看公子您的一身打扮,定是很少踏足田间地头吧,您可能还记得,去年整个应天府都受到了大旱,本地粮食绝收,只能外调,这价钱自然是贵的。”
“那平常不遭灾时,粮食怎么卖的?”
“那左不过每石一两”
贵了将近三倍!方华眼珠子一转,心里有了计较。接着问道。
“现在秋粮的期货是怎么个行情?”
伙计警觉的看着方华,暗自琢磨着这家伙该不是什么对头来打探行情,好给他们下套的吧。
方华看伙计不接话,自是猜出了他的想法,掏出了一块离家时从叔父那里借来的票牌,说道:“小哥,我不是什么粮行的人,是衙门的人,县尊大人让我打听一下粮价的行情,好准备今年的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