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模拟杀人犯的推理(3 / 4)
张熠冗将双手搭在一张椅子上,注意到蓝青柳举起的案件:“这是新的案件?”
蓝青柳也知道对方是张队长的儿子并且还是刑侦大学的学生,算算以后也是自己的同行,于是她将纸质档案子给他看。
张熠冗一边津津有味翻看,一边连连称奇:
“我就说有的信仰死手的极端人士肯定会模仿死手的作案手法。”
这就是大众人物带来的双面影响。
“你看出来什么?”孙悦问。
张熠冗翻完整本档案,啪地一声关上:“首先,我们可以从之前的死者状态判断死者被害时间,一般人死后1—3小时会产生蓝红色的斑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尸斑,6—8小时后尸斑会融合一起形成大片紫红色,之前的死者都是白天早上被人发现,身上已经形成尸斑,我们可以借此判断这个杀人犯大多都是夜半出行,作案武器是一支普通的注射器和过量的2%利多卡因。”
“结合医学上的知识,2%利多卡因的安全剂量是400mg,换算为毫升就是20ml,正常人一旦超过这个值就会有生命危险。”
“其次身体力气很大,否则会压不住死者。死者都是本市人,说明凶手也居住在本市并且还能还是跟医学有关的。”
孙悦提出疑问:“为什么你这么肯定是跟医学有关的?”
“利多卡因是常用麻醉剂,能连续不停使用这么多麻醉剂的要么是早就蓄谋已久,要么就是自身工作跟学医挂钩。”
张熠冗继续给她分析。
“而且你看档案中拍摄到的针孔位置几乎都是心脏后背,每一个都很精准刺中心脏再放射大量2%利多卡因进去造成心脏骤停,这个过程需要被害者注意力和反应力都没有回神时做完,然后摁压被害者等药效生起无法挣扎死去。”
“能做出这种一连串的除了医者也没有谁能做到了。”
张熠冗再翻开档案,手里的保温杯换成了一支铅笔。
“至少要长得高大,对心脏房门熟悉而且近一周都不会有急诊的班,是本地人还十分熟悉附近的所有交通路线跟监控……”
一个若隐若现的杀人犯有了线索。
“长相应该是十分和善亲近,可以让被害者经过他或者路过他时不会联想到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