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归罪(二)(1 / 4)
穆家村的人,虽然没有山上师徒四人活得滋润,但有田可耕、有果可摘,总体来说,生活还算过得去。比起动不动就四处外出讨饭的某些地方,这里就像世外桃源一样。
穆家村不算大,沿着一条叫不上名字的小河,三十几户人家分布在小河南岸。村名虽然姓穆,其实村子里一户姓穆的人家都没有,由此也可以看出,无数年来战争的残酷,以及这一地区的变迁。
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江湖不江湖的,这儿的人不知道,但纷争确实是有一些。
村长姓卫,于是,只有十户卫姓的人成了村子里第一大姓。卫家男丁多,村长手段强,所以牢牢把持着第一把金交椅。
排在第二位的是吴姓,吴姓其实有十二户人家,但男丁少。过去时候,曾经挑战过卫姓,但没有成功。姜姓也有十二户,但男丁比吴姓还少。不过,吴姓想欺负姜姓,却遭到激烈反抗,于是两姓之间争执不断。
其他姓氏的人就更少了,像张姓总共只有两户,那还是十年前,兄弟二人分家之后,各自顶门立户形成的。人少门户小,他们就老老实实猫着,看着吴姓、姜姓折腾。
吴姓和姜姓双方争夺的焦点,是河对岸那几亩上好的水田,穆家村人习惯称之为上三田。为了这上三田,双方已经几次大打出手。不过目前上三田还是牢牢掌握在姜家人手里。
两姓之间大规模的武斗其实真不多,据说多年前有过一次,是在半夜里进行的,胜负输赢不知道,但从那以后就有了规定,那就是只能进行“文攻”,也就是女人骂架,女人之间动手,不允许“武斗”,也就是不允许男人上手。于是生性泼辣的吴婶,就成了文攻的急先锋。
吴婶从小就爱占小便宜,不占光就觉得吃了亏。加上吴家长辈撺掇,适当给些好处,吴婶是越战越勇。而姜家推出的是姜云的三婶——姜云这一房男丁少,需要家族帮助的地方多,本来不是多么好斗的三婶,只好主动站出来出一把力。不过,两个女人攻着攻着,就经常会上手,薅头发、扯耳朵是难免的——吴家的策略很简单,只要对方不把上三田交出来,那就不让姜家活安生。
当然,不能因为姜家吴家有些纠纷,就觉得整个村子斗争激烈。
实际上,整个村子还是民风淳朴的,不论谁家的黄梨熟了,都要挨家挨户送几个过去,连姜家、吴家也是这样;谁家的孩子饿了,到哪里都能讨一口饭吃,不管大人是不是正在吵架。
就像村长给郡里来的采风官汇报的那样,穆家村是整体祥和,局部震荡。这句话传出去后,惹得穆家村人哈哈大笑!
有些人天生就自带光环,到哪里都是焦点,吴婶就是这样一个人。中午时分,在街头与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吴婶的嘴巴就一直说个不停。
当地人吃中午饭都在街上。
前些年战争多,家家户户都生活困难。如果谁家不出来,就知道这家人揭不开锅了,于是大家就去帮衬一下。这几年虽然好了一些,但习惯留了下来。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到街上来。例如吴婶来了,姜家的人就很少露面。而村长一家子,就从来没有露过面。
吴婶一边吃饭,一边看着自己的长子嫡孙:“我这个小孩不大听话呢!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晚上睡觉的时候一个劲的闹!”
周围邻居还没有接话,就听见一个粗豪的声音说道:“既然不听话,那就杀了吧!”
吴婶听了这话大怒,还没来得及看是谁说的,就见一支利箭飞过来,竟是要把小孩子穿个透心凉。吴婶哪见过这阵仗,平日的机灵劲不知道跑到了哪里。幸亏这时候一块飞蝗石飞了过来,正打在那支箭身上。利箭擦着孩子的肋下,斜斜飞到了一边。但一捧鲜血还是喷了出来。
吴婶来不及细看,杀猪般大叫:“杀人啦!杀人啦!”
尽管吴婶叫声凄厉,但还是盖不住箭矢飞来的声音,然后,又有更多飞蝗石、袖刀飞来,与那些漫天飞舞的箭矢撞击在一起,转眼间,大街上好几个人都倒在血泊之中。
缓过神来的吴婶抱起自己的孩子,拼命往自己家里跑。孩子的哭声,女人的叫喊声,响成了一片。在一片慌乱之中,踉踉跄跄的吴婶闩上了自家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