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朕重重有赏(1 / 3)
如果“北牧南耕”
政策进行的顺利的话,北部畜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再加上南部农耕的补充,就能够基本满足燕然道地区的粮食需求,并且还能跟得上未来人口的发展.
即使出现少量粮食缺口,也可以建立起成型的粮食转运机制,由丰饶的河套地区,关中地区为燕然道输送粮食.
这就是所谓的“以畜换粮”
,也就是通过市场运行,将燕然道的优质畜牧产品运输到中原地区换取满足生活需要的粮食.
早在严歌当初进行朝廷机构改组的时候,就已经长远地考虑到了运输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才特意成立了均输寺作为专门管辖交通运输的部门,而且大笔的银两往里面砸.
如今的大魏经过两年的发展,已经建成了非常完善的官道体系,足以支撑长距离的运输.
总的来看,这两项经济上的政策能够基本保持解决燕然道的粮食问题,至于更长远的经济发展方略,还需要后续再做定夺.
经济要发展,军事也不能放松.
如果说西域地区的安全问题主要在于外患的话,那么在燕然道就要更多地考虑内忧.
这些原本的游牧民族转入半定居的生活,是否会因为不适应而产生背离之心中原地区移民的迁入是否会引发矛盾柔然旧贵族是否会兴风作浪这些都是需要地方的问题.
因此燕然道的军事力量绝对不能放松.
枢密院下令国内征召30万兵源进驻燕然道.
派遣梁丘浩暂且担任总督.
考虑到下一步征战的对象是匈奴,匈奴比起柔然是更加纯粹的游牧民族,草原面积也更加广阔,笨拙的重步兵几乎派不上用途.
因此严歌做出决定,对匈奴的战事结束前,将典韦的10万虎贲以及这次带的5万普通禁军步卒留在燕然道,作为临时的加强防御力量.
如此一来,有了4万大军,再加上梁丘浩,典韦两员大将的驻守,可保燕然道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待到严歌平定匈奴,再重新划分军事力量与防区.
最后,柔然全民皆兵,人人都是马上好手,其人口比西域还要少,但却能供应出战斗力远强于西域的大军,军事潜力可见一斑.
因这笔战略资源也不能忽视.
严歌又下令在柔然全境内征召十万精英骑士,将来随军征战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