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 章 名家的嘴(1 / 13)
大秦朝堂完成了新一次的权利洗牌,在张良的暗中推动下,以郭开为首的利益集团被渐渐拔除。
郭开本人意识到了不对劲,但举目四望皆是敌人。无论赵人、秦人、还是韩人,似乎都有动他的理由,根本找不出罪魁祸首。
而与此同时,远在魏国境内的大秦军队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河网改造。
之前说过,魏国都城位置不好,容易被水淹。但其实当年魏惠王把国都迁到这里,倒不是纯粹的人傻。
河流能被秦军利用,当然也能反过来被魏国利用。
魏惠王一开始的设想是利用大梁附近发达的水系作为支援的途径。那些纵横交错的河网就是天然的运输补给线,可以迅速从周边城池以船运的形式不断向国都提供士兵和粮草。
为此,他将大梁建设得城高墙厚,就是为了在敌军的围攻下能坚持得更久。只要能耗到援兵走水路抵达,敌人就不得不选择撤兵。
敌军能堵住所有陆地上的道路,难道还能把每条河都封死吗?他们总不能还带大量船只前来攻魏吧?
而且密集纵横的河网也能成为阻挡敌军前进的障碍。
所以上百年来,大梁都十分稳固。屡屡被敌军围困,却能靠着河网完成持久战,甚至是反杀。
秦军吃过很多次河网的亏,为了解决这一动态支援的困局,秦国选择了逐个击破的方法。
自秦王政三年开始,秦国开始不断侵吞魏国土地。几l乎年年发兵攻魏,总不能只是为了占点便宜,显然有更深远的考量。
如果仔细研究秦人的行军路线和攻占下来的城池就会发现,秦军的目标是大梁周边的重点城池。
秦国放弃了直接攻占大梁,转而先斩魏都的羽翼。
大梁再能撑也是有限度的,既然它要靠援兵,那就让它没有援兵能够抵达。无法阻隔水路,就把水路另一头的城池抢到手里。
办法总比困难多。
当大梁周围再没有能迅速赶到都城支援的城池之后,大梁就成为了实际意义上的孤城。
不仅如此,秦军还能通过改造河网来阻断航运。
以这种方式操作的话,都不一定非得占领城池,在城外自顾自地施工也不是不可以。反正魏军又打不退秦军,只能干看着。
等秦军撤退了,魏人倒是能改回来。但考虑到魏国年年被打,还真不一定有那个闲工夫去修河道。
更何况,不是所有人都目光长远。倘若附近城池的城主不了解河网对大梁的重要性,恐怕也不一定愿意出人出力去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