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两封密信\/\/收之桑榆(1 / 2)
上辈子
那两封写给父亲和肖越的书信,是李非苦熬了一整夜写的,几乎达到了字句斟酌的地步。
因为留给他的时间太过于紧迫,朝中现在唯一可以和自己统一战线的实权人物,也唯独剩下了高力士,一旦翻车,整个大唐就彻底的成了李林甫和杨国忠的天下,后果不堪设想。
他对父亲始终不了解,有很多作为他也不明白李适之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他不知道肖越奏折上面的内容到底有没有可信度,但无风不起浪,不管事情从哪方面解读,都有他的理由,依照肖越的习性,总不会到恶意去污蔑李适之的程度。那给自己父亲书信的内容,既要放低自己的姿态,又要阐述相关的利害,还要让他对肖越有所解释。
起先李非最担心的,是肖越属于李林甫一党,当这个怀疑被推翻后,李非确实松了一口气,但他又最清楚谏官的脾性,如果肖越油盐不进,始终坚持他的看法,那么后果一样非常严重。所以他对肖越放的姿态更低,谏官的脾气都是又臭又硬,硬的不吃,软的不进,一定要投其所好,格调抬高,上升到江山社稷的层次。
所以,李非给父亲的书信中,并没有提及肖越的奏折,而是委婉的说,现在朝中已经有了流言,说他任幽州节度使,手握兵权,却一直没有杜绝边患,依然不断有小股夷族袭扰,虽无败绩,但亦无军功,实在有些空耗公帑。并且李林甫和杨国忠一直对军权忌惮,他们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次整治李适之的机会,所以,神明托梦,让他主动出击,趁契丹和北奚尚无力大举进犯,将他们赶的远远的,这样一可以不落人口实,二可以在他任内一劳永逸。
而给肖越的信中,张越先是一顿拍马,说肖越依然保持谏官本色,刚正不阿,虽然是对自己的父亲有所微词,但忠君为国之举着实让自己佩服,防微杜渐,这也正是各地按察使的职责所在,自己一定会禀明圣上封赏。只要是为了大唐,即便是自己的父亲,如果真有谋逆之心,也绝对会大义灭亲。不过,神明已经托梦,李适之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蓄力一举击破契丹北奚残部,毕其功于一役,最大的减少兵力和物力的损耗,之前只是为了分化契丹北奚各部,用以策反和内应,不日将看到效果。
两封信分别差人秘密送达,也是担心二人同时收到信件,势必会导致他们对各自信中的内容互相猜忌,一旦矛盾公开,势必会闹大,到时候,那封奏折高力士即便是想留也留不住了。
所以,李非在两封信中都着重强调了神明,他心里比谁都清楚,李适之对神明的能力有过深刻体会,一定会遵从自己的建议。
而肖越可以天王老子谁都不服,但一定会屈服于神明的力量,因为那就是明天即将发生的事情。
这么一来,给李适之提了醒,也给肖越释了怀,他们二人之间也不会产生什么矛盾,暂且各自安好。
果然,李适之和肖越对李非的来信都觉得无比的认可,这场危机随之暂时化解。
++++++++++++++++++++++++++++++++++++++++++++++++++++++
下辈子
眨眼间到了七月,曲海的毕业典礼如期举行,闲散的日子终于到头了。
最终曲海没有选择前往东南沿海的大城市,而是在西安本地选择了一家大型的机电公司入职。
而李飞则再次进入了暑假,由于马上也要面对毕业的问题,需要赶课题的进度,准备毕业论文,再加上需要找时间消化以前旁听的东西,所以,李飞没有选择回老家,暑假也待在了西安。
任务很重,但时间相对自由,再加上能和牛倩倩天天见面,张越累并快乐着。
不过曲海已经正式入职,时间上就没那么自由,三个人也只能在周末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