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从这里开始(1 / 3)
刘邦高喊,诛杀沛令,响应诸侯。沛县父老率领子弟,云集响应,杀了沛令,迎接刘邦。这场沛县起义,随着沛令被杀,刘邦进城,落下帷幕。
刘邦不仅回到沛,还踏出了反秦第一步。他的角色从逃亡之徒,转变成为沛县子弟心目中的英雄。
刘邦首次起义成功了,他还要做的后续工作特别多。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如何从沛邑豪杰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反秦首领。
沛县不仅有身份比他高贵的萧何、曹参,还有世家豪族的王陵、雍齿,甚至吕氏有钱、有粮。刘邦与之相比,处于劣势,他有什么?刘邦问自己,他凭什么与之相争,他也答不上来。刘邦要处理的第一个问题:沛令死了,谁来承担反秦重任,开展后面的工作。
当然,刘邦是想自己来承担起反秦重任。可,其他人会答应不?由于,刘邦攻沛之前,站在城楼下,说了一句:杀沛令择贤以应诸侯。
沛令死后,当务之急是推举一个人出来,承担起反秦的重任。此时,在沛有能力、有影响力,能够竞选的人,有以下几位:
萧何、曹参:萧何是主吏,曹参狱掾。这两位是秦吏,有身份,有地位,还有影响力。
雍齿、王陵:这两位出自豪族世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刘邦:此次斩杀县令,就是他挑起来。
还有来自单父的吕氏:吕泽、吕释之兄弟。
这些人当中,王陵、雍齿第一个被排除。他们是世家出生,看不起刘邦等人,也瞧不起秦吏。后来,这些世家,单独拉起一支队伍,起义反秦。
吕氏有钱财,有影响力,但,他们是外地人。
那么,只剩下萧何、曹参、刘邦,这三位最佳人选。
萧何是主吏、曹参是狱掾、刘邦是泗水亭长。按照官阶,萧何最大,曹参次之,刘邦最小。以这个顺序排列,萧何应该率领沛县父老,举起反秦旗帜。
可,推举出来的人,不是萧何,也不是曹参,反而是刘邦。这里就会有个问题,刘邦为什么能够在极度劣势之中,获得胜出?
据太史公《高祖本纪》记载,留下了这样一段话: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
父老率领子弟,斩杀沛令后,打开城门,迎接刘邦,想要立他为沛令。刘邦推辞,说了这样的话: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原更相推择可者。
这段话,透露出了几个信息:
1当今天下形势:天下大乱,诸侯并起。
2刘邦拒绝的理由:才疏德浅,不能胜任这个工作。为了父老乡亲的安全着想,请另选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