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未竟之梦何去何从(1 / 2)
时间已是傍晚,邑姜在房门前站立了许久,在进不进门这个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定。
一名侍女端着托盘,托盘里盛着一个小陶碗,陶碗里大半碗粟米粥还冒着热气,陶碗边上则是两碟在这个时代已经算得上是精致的野菜。
远远地,邑姜朝侍女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接着上前接过侍女手上的托盘,用眼神瞟了一眼房门。侍女会意,上前帮着邑姜推开了房门。待邑姜端着托盘入了房门,门外的侍女将房门轻轻地闭合,远远地站在院中等候房中的人随时召唤。
“还是西岐的粟米香啊……怎么是你?”一直做沉思状的姜尚闻到粟米粥的香味,很快便从思考的问题中走了出来。朝着房门的方向望去,这才发现给自己来送饭的竟然是自己的女儿。
“父亲一路舟车劳顿,着实的辛苦。但是先侯刚刚崩逝,加之父亲此番出使大唐国是为了战败之事,实在是不宜大肆地为父亲的归来举办太过隆重的欢迎宴会,还请父亲能恕罪。”邑姜将手上的托盘放在姜尚面前的矮几上,朝着父亲又微微行了一礼,礼罢便蹲下身来开始帮父亲布起饭菜来。
“女儿说的是哪里话来?老头子我年届七十,心中早已是无欲无求,这些俗事老头子我早就不放在心上。”姜尚答着女儿的话,端起面前的陶碗,放在鼻下使劲闻了闻,闭着眼回味着粟米的香味。片刻功夫后,这才睁开眼轻轻地啜了一口碗里的粥。
“父亲还在生我和诵儿的气吗?”邑姜望着头发已经几乎全白掉的父亲,突然鼻翼一酸,拉着哭腔朝姜尚问道。
“生气?我缘何生你和诵儿的气?”姜尚端在手中的陶碗顿了顿,抬头望向自己的女儿、鬓角已经有些许白发的长女,口气很是和蔼地问道。
“生诵儿提议对大唐国开战的气,生我没有阻拦诵儿提议的气。”邑姜轻轻地坐在了姜尚的对面,整理了整理自己额前散落下来的发丝,朝父亲问道。
“女儿,你还是不了解老父我啊。从当年渭水边遇到老君侯起,我与他的目的就是一致的,就是为了伐商、灭商,将商王受残暴的统治推翻。后来老君侯崩逝,你夫接过了老君侯的重担,我们仍然是以推翻商王统治为目标。只是可惜啊,可惜你夫命运如此多舛,几次伐商的大战下来,竟然均是无功而返。不仅无功而返,还落的一身的顽疾,最终英年早逝……”
“你、我,旦公子、奭公子,还有先侯五年前一致决定培养诵儿,这五年下来,诵儿着实地长进了不少。便说大半年前他提议对大唐国的战事,那几条开战的理由道出来,其实老父我打心底里是赞同的。诵儿经过四五年的历练,思考问题逐渐全面,做事也开始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于公于私,能见到诵儿能成长成这般模样,我这当太师的、当外公的,心中颇感欣慰。假以时日,诵儿定是一个合格的王者……”姜尚将手中的陶碗放下,很是郑重地朝邑姜说道。
“那为何当日父亲见我等均同意了诵儿的提议,第二日便辞去一切职务,就此云游四方。假若此番大战有父亲坐镇,战局说不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并且往日但凡我们和周边的诸侯、方国起了冲突,只要父亲出面,以父亲的才智和手段,最终都会有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可是此番父亲出使大唐国,也面见了大唐国的首领姜林,为何没个结论……”邑姜终于将自己大半年来心里的怨气和此次的疑虑朝姜尚道了出来。
姜尚听罢邑姜的话,沉思了片刻,嘴唇动了动,却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父亲,你到底是怎么了?”邑姜终于伏在矮几上,哭了出来。
“父亲老了,父亲真的老了……”姜尚上前抚摸着女儿的头,很是温柔的说道。
“可是父亲,诵儿成长地再快,他毕竟还只是一个十多岁的孩子,还挑不起这么重的担子。此番战事大败,旦弟在国府中的威信一落千丈,现在文武官员对旦弟继续做辅相已经颇有些微词。往日奭弟在国,还能帮着旦弟出谋划策,还能靠着在军中的威望镇住国府中一众心有不满之人。可现在奭弟被俘,旁人更是指望不上。现在靠旦弟一个人拿主意……父亲,你难道真的看着我们孤儿寡母的就这么惆怅下去吗?”周国新败不久,加之听闻战败的消息,西伯侯姬发就一命呜呼,自己的儿子还小,而整个国家这些时日的军政大事都要靠着自己几个人拿主意,对于一个妇人来讲,最近的压力可想有多大。现在当着自己父亲的面,已经咬牙硬挺了多日的邑姜终于绷不住,在父亲面前像个孩子般将心中的压力宣泄了出来。
“哭吧,哭吧,哭出来就好了。哭吧,哭吧……”姜尚一直摸着女儿的头,没有过多的安慰之词,就这样喃喃地说道。
“父亲,正逢多事之秋,国府之事,还需你接着帮我和诵儿一把。”哭够了的邑姜终于从矮几上抬起头,用衣袖擦了擦脸颊的泪水,朝姜尚朗声说道。
“这个……”姜尚听罢邑姜的话,有些犹豫不决道。
“父亲,你还是不愿意吗?”邑姜见姜尚并没有一口答应,仍不肯善罢甘休。
“多年前,也就是我和你师伯最后一次会面闲聊的时候,你师伯曾对我言讲,说是那姜林说的,说这少年成长到十岁左右的时候,便进入了叛逆期。叛逆期的少年,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觉醒,常常表现出一些不听话、爱顶嘴、爱逞能等行为,总之就是让父母亲很是头疼。还说这叛逆期表现高峰的时候,是十四岁,就是诵儿现在这个年纪。”
“从上一次诵儿提议对大唐国开战的事情上,我想到你师伯当年说的这话,当年你师伯说还是那姜林说的,这个时候的孩子不能和他对着来,更是不能强行地违背他的意愿,要适当地对其进行引导和尊重孩子的选择。我看你们当时都同意了诵儿的提议,而我内心里其实是对此番战事极其不赞成的,倘若让我像以前劝谏老君侯、劝谏你夫那般地教导诵儿,诵儿能听得进去吗?自是不能,或许还会记恨我这个做外公的……这便是我辞去一切职务,云游四方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