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篇:辛勤创作人(1 / 2)
志成接了一项街道布置的任务,就是尽快创作一篇关于“歌颂新时代”的征文。
对于志成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施展能力的机会,他特别喜欢搞创作,从来没有停止过。
可是,志成也知道,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写好了自己光彩,也为街道争光了。写不好自己都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大家的信任。
这是什么想法啊,怎么不自信了,把荣誉看的如此之重,有压力是必然的,有杂念是不对的,搞创作最怕有杂念了,不能聚精会神了,怎么能写好呢。
志成就这样在没有动笔之前,不是先酝酿作品,而是先排出杂念。他知道这是一个创作前必须想清楚的一个问题:必须全力以赴投入创作,拿出自己最好的水平,这是自己的事,也是完成任务的正确态度,至于结果,那是举办者的事情。再说,参赛的人涉及全区各行业,什么样的人都有可能参赛,“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学无止境,勇攀高峰。”志成想。
志成知道创作的规律:创作一篇文章要采集材料、构思主题、一气呵成。
采集材料是重要的。对于创作者来说,就是掌握的素材多少,认识的程度深浅。每一次创作,都要动用自己的积蓄,这积蓄是日积月累的,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考虑周全,还要有重点,有些是“现上轿现扎耳朵眼”补学的。
“歌颂新时代”就是歌颂现代。这是一个伟大的时期。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初心”,这“使命”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就是人类世代追求和探索的“富国强民”之路;就是公元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来,97年的奋斗历程,就是“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程。歌颂这个伟大历程,就是明确认识的过程,就是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明确党的十九大规划,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党的领导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党员单个战斗力,基层党组织的模范作用尤其重要。
志成把自己收听学习的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心得体会理清楚了。
可他知道,不能这样想这样写,那不就是学习心得体会的汇报文章了吗。
“宏观的东西具体化,具体到点,具体到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就是“突破口”、“抓手”、“主题”、“特色”、“这一个”。这就是这篇征文的关键所在。
志成有了写作的冲动。他立即起床了,赶快的洗漱,吃了“老三样”:每天所吃的面包、牛奶、燕麦粥。餐桌上爱人的一句话引起了他的注意:“过去餐桌上是:窝头、咸菜、棒子面粥,反而去三高;现在吃的讲究了,还固定了‘老三样’。过去是吃不上,现在是有了,为了健康不敢吃了。生活变化多大呀。”
“有了!”志成突然说,马上进书房,坐在写字台前,开电脑、打稿子。
“什么有了?”老伴在客厅不解的问,见志成不言语,就收拾碗筷餐桌,洗刷碗筷去了。
志成知道,爱人的话触碰到他思考的征文主题了,“灵感”来了,他要抓住,把思想的内容写出来,会是一篇不错的征文了。
爱人的话说的是实情,讲的是餐桌上变化,围绕这个点考虑下去,“原来我们吃不上因为没有;现在我们有了为了健康不敢吃了。这是生活的变化实际情况。我们过去住平房,现在住楼房,冬天不冷,夏天有空调,却想往着农村的生活了。过去我们有辆自行车上班下班办事,现在家家有了小轿车了。这不就是历史的变迁,生活的变化,这变化不就是走进了新时代吗。这是在党的领导下,几代人流血牺牲,艰苦奋斗换来的。民以食为天。这个中国人民吃喝不愁、衣食无忧的时代,不正是该歌颂的伟大时代吗?”志成想着,明确了征文的主题,开始打稿子了。
他才打了几行:“我出生的这个时代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我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变化,我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歌颂新时代。”可是,他在电脑前停下来,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他的想法是:根据个人所见所闻下手,对比个人的生活前后的变化来谋篇布局,顺理成章就会把改革开放4年来的变化表现出来了,从而完成了“改革开放好”这个主题的表达。材料丰富,切近生活,用第一人称写表达真情实感。可转念一想,套路上有些落俗。
他自认为有了前期的功课,查看了大量的笔记资料,爱人餐桌的话触碰到征文的主题,可是,一个“落入俗套”的想法,推翻了他的“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