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很有成就感(1 / 3)
第二天一早,魏征气呼呼地给江晓拉来一百号人,完了也不说话拂袖而去,连江晓在屁股后面大喊“老魏”也不理。
江晓嘿嘿直笑,想象着他把东西做出来后魏征的表情。
憨居居,到时看你还摆不摆这副臭脸!
江晓将一百人分为若干组,有上山剥采树皮的,有编织柳条篦席的,有河边挖水池蓄水的等等,总之,很快忙碌起来。
华夏古代造纸一般用“麻、桑、藤、楮、竹”五种原料,竹子北方没有,麻在春季还未长成,而桑作为重要的经济树种,江晓舍不得用,所以只能选最易得的楮树皮了。
楮树就是构树,广泛分布于黄河和长江流域,山上、河边都有。
现在江晓不但有人手,工具也能满足他的需要。
镰刀、樵斧,甚至质量好些的环首刀都让他拿来剥树皮,也由此可见铁器对于生产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很多事情就是能想到也是做不到的。
剥下来的树皮会拿到河边先进行清洗,去掉泥土等乱七八糟的杂质,然后尽量把青皮去掉,因为青皮中的果胶含量高,能不用还是不用的。
洗好的树皮就可以进行捶打和舂捣了,这是最耗费人力的。古代的造纸坊多建在水边,就是利用水力来完成这项工作,但坞堡现在显然没这个条件。
所以,江晓让人把坞堡内所有的舂臼都搬到了河边,但这依然不够用,不得已只能找些大的石台,在上面用石头直接砸树皮。
相较而言,最简单轻松的还是编柳条篦席。篦席是打浆完成之后,用来衬垫着浆麻布的,因为所需量大,依然会耗费不少人力。
“乔二郎,你可懂漆?”
江晓随口问编柳条中的一人,这人是就是自称略懂“设色之工”的那位。
乔二郎回答:“小的原籍平遥,家中祖传便是做漆器,不敢在小郎君面前自夸,懂一些。”
这乔二郎嘴上说略懂,但表情明显是“很懂”,江晓顿时大喜。
“设色之工”主要都是编织染色,江晓想着“漆”多少和这种活有点联系,都是往东西上抹颜色嘛,没想到随口一问,还真发现个宝。
平遥推光漆器始于南北朝,延续至今是华夏四大漆器之一,它的传承人,怕还真会很懂“漆”!
“那便是会采漆了?”
乔二郎笑而不语,心说做漆器的不会采漆那不是笑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