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蒙嘉兴的信,佛道儒三教(2 / 3)
在太祖时代,其实佛道两脉是很少掺和到朝廷官僚体系的,那个时候大周朝廷的官员几乎都是来自经过儒家书院培养的儒生。
而与太祖皇帝毕生致力的皇权下县下镇相同,儒圣的毕生追求,也是将儒家书院开到大周治下的每个郡,甚至每个县!
真真正正的实现,所有的官员出自书院,所有的官员都是朝廷培养。
但可惜,太祖皇帝英年早逝,魔门反扑,道门作壁上观,佛门出工不出力。单靠儒门、世家,太宗皇帝胜的过于艰难。
道佛儒三教虽然共立了大周,但其实,它们之间一直都是有矛盾的,不说别的,儒家想教化天下,佛门要普度众生(信徒遍天下),这两者就是根本的矛盾。
而道门虽然没有‘天下之想’,但是作为建国出力最多的一方(立国八至尊,道三,佛二,儒一,世家一,再加上太祖),最后却感觉像是便宜了儒、佛(盛世兴佛兴儒),你说它们心里能高兴么?
总之,三教的矛盾,造成了太祖、太宗年间,皇权势力的衰退。不过皇权不等于朝廷,在蒙嘉兴的解释里,皇室加儒道,这是皇权;而现在的儒释道世家,则是朝廷(其中儒很有意思)。
所以现在的大周,弱的只是皇权而不是朝廷;当然,皇权的弱也只是相对。就像现在,儒家仍然没有放弃皇权下县下镇的野望(但这个时候的下县下镇已经与太祖时期不一样了)。
而在大周的制度里,大周二十道两百郡两千县,其县令、郡守、安抚使,再加上它们的学正,这些职位一直都是儒门的禁脔!
当然,儒门为了拿到这个权力,也是付出了代价的。
而这,就要从一个县令的权力与义务谈起。
……
以余杨县为例,能够称为朝廷直管的官员其实也就五个,县令、学正、主簿、县尉以及金牌巡天卫!
其中,县令管总;学正负责县学;主薄管理税收;而县尉和执法者联手维护地方治安。
只不过,由于县令和学正必定是出自儒家的R9书院,所以,在地方学正一直以来都是县令(郡守、安抚使)的最主要支持力量。
而主簿和执法者则是代表皇权的县衙势力和地方势力博弈的关键!只不过执法者势微已经很久,所以,现在评判一个地方是皇权力量占有还是地方力量占优看的便只有主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