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生祠供相(2 / 4)
明朝并没有宰相,所以百官直接向皇帝负责。
但是皇帝不可能处理完所有的政务和奏章,所以文武百官们呈送上来的奏章,必须先送内阁。
由内阁大学士讨论出初步意见,再把意见写在一张纸上,附上奏章送给皇上参考,这叫做“票拟”。
皇上看到奏章后,会看一下票拟的意见。
皇上会写上或同意,或不同意。
然后,用红色的笔在奏章上批示,叫做“批红”。
批红盖章后的奏章,就代表了皇权意志,再下发给内阁和各部去撰写诏书与落实。
这么做,看似合情合理。
但有一个致命的漏洞。
也就是皇帝如果是像朱元璋一样勤勤恳恳还好。
如果遇上那种压根不管事的皇帝,基本上这最重要的“批红”权力,就会落到秉笔太监身上。
有的皇帝,奏章不想看了,就叫司礼监挑几本重要的出来。
剩下的,由秉笔太监自由发挥。
也就是说,秉笔太监会代行皇权!
所以,魏忠贤后期的权力越来越大,甚至被称为九千岁。
当时还有个奇葩的事情。
天启七年五月,当时的国子监生陆万龄上书圣上,认为魏忠贤可与孔子相提并论,因为孔子作《春秋》,忠贤作《要典》。
陆万龄这番跪舔的行为,一直被后代的文人所嘲笑和诟病。
我找了个机会,把我的猜测和把头说了。
把头愣在当场,脸色很难看:“你确定长相很相似?”
我说道:“后面我又反复确认了好几遍,何止是相似啊,简直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