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江都已失智者意,天台悠然开派成(1 / 4)
这是智者大师一生的恨事。
在临终前,他给杨广的书信中谈到了这件事,还一直不能释怀。
他描述了当日的情境,“于荆州法集,听众一千余僧,学僧三百,州司惶惧,谓乖国式,岂可集众,用恼官人。”
他的这次集会,被官府认为不符合国家集会的政策,并被认为有可能危害国家的安全。
这是一个正当而正确的理由。
江南历次的反叛或战乱,背后始终总会有影影绰绰的佛门中人参与。
因而,隋朝对于借传道布法为名义的大型集会,非常敏感,并且严格防范。
这符合隋朝的国家利益。
当江南再平,天下无事,杨坚甚至将江南三丈以上的船只收归国有,以消除反对力量的东山再起。
这种一千多人的集会,既有组织,又有领导,同时还有共同的信仰,是一种绝对重大的潜在危险。
当地的主管官吏,断然采取了最严厉的反制措施。
此次集会,在官府的干预和驱逐下,朝同云合,暮如雨散。
智者大师在家乡的布道彻底失败。
此次荆州布道事件,熄灭了智者大师想将佛教和皇权分庭抗礼,最后一次的公开尝试和努力。
他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世俗皇权不可置疑的威权,在绝对的力量之下,所有的信仰都弱不经风,而轰然倒塌。
世俗之中,权力就代表一切。
于是,他调整了自己的传教方式,那就是在世俗之外,将佛教发展成一个独立于皇权之外的宗教。
开宗立派,创建严格的系统,才可能在思想和组织上与世俗的皇权,并行不悖。
智者大师顿悟,他将开创佛教的新天地。
但在这次荆州传教事件中,智者大师欠了杨广一个天大的人情。
当杨广了解到智者大师所面临的困境时,他乘风顺水,做了二件人情。
首先,他和荆州总管打招呼,让他们给予智者大师传道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