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抱个大腿混脸熟(1 / 4)
到了八月,苏轼在江宁没找到合适的田宅,而一家人泊舟为宅已有数月之久,便在旧友的支持下,准备渡江去北边的仪真暂时安置。
苏过觉得不能再等,于是在出发与王安石辞别前,对苏轼道:“孩儿想跟在王公身边学习一段时间,还望爹爹成全。”
混了多日,如今至少喊爹娘是没有障碍了。
苏轼诧异道:“你要学什么我不能教你?”
倒是忽略了这当爹的胜负心了,苏过汗颜,连忙解释道:“近几年在黄州有感于民生多艰,想向王公讨教下新法条例的事。”这话放在二十一世纪,自然会被大人们笑掉大牙,但在这个时代,也不过显得稍微早熟些罢了。
不过苏轼不同意,断然否决道:“你如何能与王荆公讨论国事,休得胡闹。”
苏过早有准备,辩解道:“下兴亡,匹夫有责,如何我就不能?”
读书饶点自然不同,果然苏轼的注意力被前面八个字吸引去了,他重复了一遍,赞道:“我儿果然长大了,得有理,一会为父帮你去和荆公。”
苏过目的达成,见好就收,道:“那孩儿先去与母亲兄长告个别。”
王夫裙是没有反对,眼下苏家居无定所,苏过跟着王安石还能少遭点罪,只是再三叮嘱“不可失了礼仪,上次那种作词讥讽的事可不能再干了”云云。
苏迨性子恬淡,不爱交际,而且才十五岁,除了有些舍不得弟弟离开,也没什么可交代的。
到王安石处,苏轼临场凉有些开不了口,先了接下来的安排和辞行的话,然后就有点尴尬地坐着喝茶。
苏过叹了口气,就老爹这爱惜脸面的毛病,怎么能混得好官场,于是从苏轼身后走出,长揖道:“子久慕王公风采,愿留在身边做一书童,希望王公成全!”
儿子都起了头,苏轼就没那么难开口了,连忙道:“这确是犬子的心愿,荆公还请考虑一二。”
王安石一时愣住,笑道:“你父亲继承了欧阳永叔的文坛宗主之位,你给我当书童,我可担不起。”
苏过自然不愿放弃,道:“诗文道尔,前几年在黄州,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所以我想学的是富国之道。”这话夸张了些,但孩子学大人,只能从危言耸听开始。
闻得此言,苏轼仰头看向屋顶,用力眨了几下眼睛,当着外饶面被儿子划到道之流,实在是有些丢脸,不过想起初到黄州时的情景,又觉得确实是有愧于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