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我要去西北(1 / 3)
刘挚有个儿女亲家,叫王巩,是真宗朝时名相王旦的孙子,刚刚被言官从宿州知州的位置上弹劾下来。
王巩,字定国,就是那个在乌台诗案里面被牵连最重,贬到广西宾州的王定国。
随他一起同去的歌伎宇文柔奴在归来后被苏轼问起岭南风土,她淡然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仙为二人填下《定风波》一词,人间琢玉郎王定国和点酥娘宇文柔奴的爱情故事便自此传颂开来。
而苏辙躺枪的原因在于,王巩的宿州知州一职是他推荐的,他为什么要推荐呢,自然是苏轼一直觉得自己亏欠了王巩。
眼下御史们为了攻击刘挚,就把王巩拿出来当工具,一看还和苏辙有关系,更是意外之喜,顺便就一起都弹劾了。
于是刘挚与苏辙奉诏入宫,对此事进行解释。
刘挚自然是推得一干二净,认为是有奸臣谋求上位而诬陷自己;
苏辙不仅为自己辩解了,还顺带着怒斥这帮人前段时间一直造谣攻击他哥苏轼。
这哥俩是真的相亲相爱,很多时候苏辙都为了他哥违背自己的原则。
从宫里出来后,按照被弹劾的惯例,两人各自回家待罪。
刘挚在朝中有人,不少大臣又是入宫,又是上书地为他辩护,可宫中始终不置一词。
苏辙这边没人帮腔,只有苏过上门问了一下情况,可也不敢告诉他叔刘挚的事是他捅出去的,苏辙不过是受了池鱼之殃。
宫中几日后有了决定,派内侍到苏辙府上,通知他第二照常上班。
刘挚那边则毫无动静。
苏过见计策奏效,赶在他叔反应过来之前,又赶回了应府。
毕竟他才从章惇那里回来,一进京城就立马出了这事,苏辙只要联想起来,肯定知道是这大侄子从中做了手脚。
又过了两日,太皇太后再次召见刘挚,称他结交坏人,为自己留后路,不是忠臣所为。
还专门补了一句:“像章惇那样的人,就算当上了宰相,他也不会高兴。”
娘娘对新党那是真的从骨子里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