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郊祭礼仪之争(1 / 3)
历代王朝谈到礼仪,始终绕不过去的是《周礼》。
这本不知道和周公旦到底有没有关系的儒家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王朝。
单郊祭这个事,古礼规定、地是分开祭祀的,南郊祭,北郊祭地。
到了苏过的前辈,疑似穿越者的王莽那里,才改成霖合祭,理由是父地母,就应该一起祭祀。
这个逻辑听着是很现代,但其实是道家的,至少那会的儒家肯定没有这个概念。
巧的是,王莽虽然作为乱臣贼子被唾弃,他的这项改革却延续了下来,往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历代王朝都是采用的地合祭制度;
更巧的是,王安石很重视《周礼》,许多变法条例都是从里面找到的理论依据,所以神宗朝时,新党要求恢复上古的地分祭,旧党反而支持延续王莽这个篡位者传下来的地合祭;
因为有神宗的支持,自然是新党获胜,于是在元丰年间便恢复霖分祭的制度,可神宗还来不及主持一次,便去世了。
哲宗继位后,因为年幼不能主持郊祭,所以前些年都是按地分祭的制度,安排大臣进行的。
按这个惯例,今年冬至日的郊祭,就该是去南郊祭。
但叛逆的赵煦出手了,他要求地合祭。
这方面他和他父亲当年的举措一样,都有打破传统,展示蓄意改革或者打破陈规的态度。
所以政治这个事,从来不能只看表象,赵煦什么都想向他父亲看齐,偏偏挥出的这第一刀,就斩向了神宗当年的改革举措。
苏过有些佩服这个隐忍了数年的少年皇帝,他其实和苏过才来时的选择差不多,就是找一件事来刷存在福
苏辙又介绍起了朝中大臣的站队情况,大家围绕着古礼和先帝进行了好一番掰扯,目前还没有定论。
苏轼好奇道:“子由你是如何表态的?”
“我支持周礼,地分祭,”苏辙对这个事的态度很符合他的一贯理念,答道:“自先帝改革以后,这十年间都是如此做的。”
苏轼又问儿子:“你觉得如何?”
“我支持官家,”苏过笑道:“亲政在即,这一次理当合祭,以后如何可以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