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涿州的僵局(1 / 3)
大辽在南京道集结了三十万大军,除了对宋军主力所在的涿州和易州进行围攻外,也试图绕后偷袭宋军的粮道。
这里还有一段历史渊源。
当年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涿州全境都为大辽所有,后来周世宗柴荣北伐,所到之处敌人望风而降,四十二之内收复三州三关十七县。
这里面就包含了涿州下辖的容城和归义两县的南部,柴荣设立雄州管理这块地盘,宋朝继承了后周的这一遗产,宋辽双方在这一带以拒马河为界。
所以形成的局面是在大辽和大宋境内,都存在一个容城县和归义县,中间以一条河为界。
两国都宣称整个容城和归义是自己所有,也都行使管理权,这两地的百姓需要同时向大宋和大辽缴纳赋税,服两国差役,大宋内部称这块区域为“两属地”。
这么听起来,好像两县的百姓挺惨的,肯定都得跑光。
但事实正好相反,大宋这边的雄州户数在几十年中一直处于暴涨状态,如今统计的两属户已达一万六千余户,比神宗熙宁年间的四千户翻了好几倍。
原因很简单,两国都试图拉拢这一带的百姓,所以名义上是需要向两国纳税服役,实则减了又减,最后反比其他州还少得多,遇到灾情,两国更是争相赈恤。
再一个原因就是大宋在雄州设有榷场,虽然主要进行官方贸易,但对百姓来,随便弄到一点份额都足够过上好日子了,所以大家趋之若鹜。
当然,以上只是好处,坏处也是有的,主要就一点,社会地位低。
大宋是限制雄州百姓迁出州界的,身份也属于低人一等的杂类,就是二等公民的意思。
宋辽开战后,大宋如愿占领了拒马河的南北两岸,使得两县重归完整,但几十年来两岸百姓与两国朝廷的相处之道,让大家有些忐忑不安。
不开战的时候自然是两国的好处都拿,如今都已经打起来了,大家又怕秋后算账,所以拒马河以北的汉人纷纷渡河,逃入雄州境内,一为避战,二为表示诚意。
宗泽在契丹人袭扰粮道后,便让王舜臣进驻易州,放弃了涞水城,自己则率部南下,驻守人都快跑光聊归义城,与涿州、易州形成掎角之势,守护宋军的补给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