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新政(2 / 2)
“大家有什么话都可以,哪怕得不合孤的心意,孤也不会怪罪。”
“主公学究人,腹中韬略远胜我辈,卑职深感佩服。方才您所的这些新政内容,卑职认为,每一条都很切中时弊……”
听罢齐慎的方案,敬翔起身合袖,向他行了一礼,由衷地称赞,接着眉头紧锁道:
“只是主公,真要按这些办法去做的话,咱们往后要得罪的人可不在少数啊……主公刚刚获得泰宁、宣武两军,时间才刚刚过去半年,现在就立刻推行新政,恐怕会阻力重重,甚至出现动乱。”
“属下建议,咱们不如先暂缓一两年,等到主公将所控之州县彻底稳固下来,无人敢违背您号令的时候,再推行也不迟。”
其实齐慎所要施行的新政,起来主要有这么几点内容。
首先是清丈土地、核查民间人口、百姓家产。
唐朝自中叶以来,因为推邪两税法”,按家产多寡和土地数量征收户税、地税,导致大量官僚世家、商贾富户,刻意隐瞒自己的财产和土地数量、虚报佃户人口,进而导致土地兼并现象越来越严重,民间出现大量破产流民。
这种现象不仅在唐朝存在,后世几乎每个朝代都存在。因此不论是宋朝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变法,还是清朝施邪摊丁入亩”制度,第一步都离不开清丈土地、核实民间人口和财产。
而这一步恰恰是阻力最大,最难推行的。
宋朝王安石变法的时候,由于大量守旧派官员集体反对,宋神宗本身也摇摆不定,导致这一步没能在全国推行成功,新法的后续施行也开始虎头蛇尾,最终功亏一篑。
明朝张居正则成功了,明朝在张居正改革前,登记在册的田亩只有四百二十二万顷,在张居正清查土地后,这个数字变成了七百零一万三千顷,几乎给明朝多弄出了将近一半的税源,也给明朝的国寿延长了半个世纪。
有鉴于这些后世经验,齐慎铁了心要将此事执行下去,要是第一步都做不到,其他全都是放屁;
除了清丈土地、核实人口与财产,其次就是制定新的收税制度。
无论是唐代两税法、明代一条鞭法,还是清代摊丁入亩制度,收税都是统一折成制钱或者银两,几乎不收实物。这是因为实物既不容易储藏,也不方便统计。
关于这个制度,齐慎自然是打算继承的。
不过这样做也就意味着,自己今后必须到处去开矿,不断铸造新的货币流通到市场,否则民间缴税要用制钱,货币流通量一旦不足,很快就会出现“钱荒”,也就是传中的“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对古代百姓来是非常要命的,由于缺少货币,市面上钱比货贵,老百姓需要用更多粮食去换钱,才能缴纳赋税。有时候明明是丰收的年份,却还是有很多百姓为了缴税,不得不典妻鬻子。
历史上大唐、大宋,大明,都出现过这种“钱荒”现象。
针对这种现象,宋朝一开始的做法是拼命铸钱,发行折二钱,折五钱、折十钱,后来发现不够,又在铜钱的基础上铸造“铁钱”,到后来还是不够用,于是创造性地发明出了“交子”和“会子”两种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