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假私济公(1 / 8)
在前堂议事完毕,袁耀又到后堂,看望了下鲁老夫人。
鲁肃平时政务繁忙,为了方便照顾祖母,便是没有购置宅院,而是带着祖母直接住在了县府后堂。
见鲁老夫人的面色比起在东城时稍差一些,袁耀嘘寒问暖几句后,便是叮嘱鲁肃,若鲁老夫人有恙,务必第一时间派人去南昌请张机或华佗。
因为柴桑县府是个老破小的缘故,鲁肃只能安排袁耀一行住在城内的驿站。
出了县府大门,袁耀看着牌匾上掉漆严重的“柴桑县衙”四个大字,一副若有所思状。
“子敬事亲至孝,为官至廉,此等完人,若非孝廉,那察举制真就是笑话了!”
一旁的诸葛亮立刻就看出了袁耀的心思。
“少将军既然权领豫章太守,自然有察举之权,举个孝廉也是理所应当。”
如果是以前,诸葛亮在这种时候根本不会多说一句话。
在还没有遇到自己理想中的明主之前,诸葛亮缺乏为其他任何人出谋划策的主动意愿。
哪怕那个人是自己的叔父,也不例外!
有的人,你给他出主意也没用。他弱小的心灵,接受不了自己年龄大却见识短的现实。
你出的主意越高明,他反而会更受伤,很多时候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而有的人,你给他筹谋划策,他虽然能从谏如流,但你却不清楚,他到底以后会成为那种人。
是威名赫赫的乱世枭雄?还是救济世人的英雄豪杰?
在屠戮徐州前,曹操是万众瞩目的讨董先驱;是击败百万青州黄巾军,救兖州于水火的雄义之人,是多少世人眼中匡救天下的不二人选?
但在那之后,在孝与义两者中选择了前者的曹孟德,风评急转直下。
世人重新把许劭评价他的那句“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翻了出来,奉为皋圭。
有曹操这样的前车之鉴,尽管眼下的诸葛亮对袁耀的所作所为打心底里极为认可,甚至是赞赏。但在没有彻底看透袁耀的性格和为人、洞察其胸之所图前,诸葛亮绝不会轻易下注,也不会轻易将自己智骇天地的一面完全展露出来。
此时诸葛亮多这一句嘴,也是别有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