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1 / 4)
李渊的教令传至军中,本来已经被李世民调节平复的军心再起波澜。
李世民急令封得彝入朝见李渊,当面分析形势陈以利弊。
封得彝这个人选定得很合适,他是历史上有名的能言善辩之人,尽管现在他跟随李世民攻打洛阳,但在李世民和李建成夺位后期,他可没这么坚贞,那是两边讨好左右逢源。
跟李世民说你要早下决心除掉李建成,李唐江山都是你打下来的你才应该当皇帝;
另一边呢,又跟李建成说李世民功高难制,绝不会屈居太子之下,太子你还是得早点下手以绝后患啊。
但让人称奇的是,这种强风险高难度的走钢丝行为,人家封得彝愣是干得滴水不漏,两边都认为他忠于自己一方。
李世民相信他到什么程度呢?在登基后认为他有大功,进位左仆射,位高权重啊。
而且,在他627年去世后,李世民悲痛万分,追赠司空之位,谥号为“明”。
直到643年,李世民才被告知了封得彝的两面派行为,得知自己被欺骗的李二风同学大怒,于是革除了他的一切追赠封邑,这还不解气,随后把他的谥号改为“缪”——名与实爽曰缪,是为恶谥。
这人人品如何先放在一边,他能让两边的老大都觉得是自己人,这份能耐可不是一般人有的,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封得彝的口才绝对是顶尖级别的。
而这次他被李世民派去长安劝说李渊,任务也进行得非常顺利。
大军出战八个月,人吃马嚼,粮草兵械,战术的统筹安排,辎重的远距离运输,哪一样不是钱?这样大的沉没成本,谁舍得轻易放弃?
而李渊的顾虑无非是两方面。
一者,秦王攻城日久,洛阳久攻不下,长安方面对于这次行动的猜测并不乐观,于是心生退意;
二者,大军在外,长安孤悬,眼见着李世民久战不回,周边势力有些蠢蠢欲动,万一有人趁着长安兵力空虚突袭,那李唐的大本营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封得彝对李渊当面分析形势,如今洛阳破在旦夕,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撑不住了,而一旦撤兵,前功尽弃啊!
长安不是小城,只要大方略不走偏,坚守几月绝对不成问题,就算敌军来犯,也不是短时间就能打下来的,哪怕是周边的小城被拿下,等秦王攻下洛阳再回返救援也来得及。
李世民权衡再三,同意继续秦王继续围攻洛阳。
确定继续攻城,李世民在洛阳城外深挖壕沟,断绝内外交通,既然强攻不下,那就要把洛阳城变成彻彻底底的孤城,围死王世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