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二十六岁的春天(1 / 3)
八贝勒放下手中的旗人账册, 抬眼望去,正月的阳光正从琉璃窗中洒进来,仿佛是在紫檀木的书架间投下了点点碎金。
他心里还觉得挺闲适的, 该因为他也是能够给手下人应有的庇护, 让他们走到自己能匹配的位置上。虽然与兄弟们相比,他在宗室和老牌贵族之中并没有什么势力, 但他觉得那些富贵至极、烈火烹油的人家, 想再进一步就是要往储位上下功夫了,与他们搅合在一起弊大于利, 还不如安安心心照拂些真正的良官。
说到真正的良官,八贝勒就不由想起水利科状元出身的陈仪了。今年又是大比之年, 也就是说陈仪在考中状元后进行“官员实习”已满三年, 正式外放。其实和陈仪同年考中的人早在一两年前就被派到河工上干活去了, 因为朝廷急需治水人才的缘故。陈仪能被留在京中三年,是格外优容,要重点培养的意思。
不坐这三年冷板凳磨性子的人, 将来是很难入阁为相的;虽然不是说在翰林院坐了三年就一定飞黄腾达了,但至少是一张出身的门票不是
不过陈仪确实是个经得住考验的, 三年时间里调研了全国各地水利和县衙的档案,称得上非常勤勉。而就在新年收假不久,他就自请往陕西穷困之地为县令, 实验治沙。
这是把自己的前程都赌在了拦沙坝上了。而即便他在黄土高原上做出了成就, 能够看到效果、得到好处的也是黄河下游, 这是何等舍己为人的精神老皇帝都被惊动了, 一开始还以为是有人给陈仪穿小鞋呢,不然好好一个状元,怎么被派去了普通举人都不乐意去的地方为官。
康熙爷的记忆力依旧优秀, 听到一个人的名字就能报出他是哪一年的进士,何况陈仪是第一回水利科的状元。待到将陈仪叫来一问,得知这真是他的志向,皇帝也有些动容。“本朝又得一良臣矣”下令赏赐了金银奴仆给他。
金银也还罢了,这些奴仆可都是内务府出来的,也是皇帝给的眼线和助力。陈仪带着这些人下乡,什么地头蛇想要欺负他都得掂量掂量惹不惹得起京中最大的那条龙。
不过皇帝给了人,八贝勒也就不好大大咧咧地给他送礼了。所以八贝勒包了些急用药,并将陕西几个药铺的联系方式写在纸条上,一起藏在盒子里,找了陈仪同乡的李举人转交。
李举人,正是当年被索额图案给吓破了胆,结果第二天落榜的那名举人。因两人应考时一起住过八贝勒府名下的旅店,所以祖宗三代的老底都被八爷府给摸清楚了。李举人回乡后就大病了一场,从此连去县衙当幕僚都不去了,转而开了个小书院教书,再不提科考之事。
去盯梢的人报上来李举人是个口风紧的,所以八贝勒才让暗卫偷偷地将这份临别礼送到李举人家中,还没忘记拆开换了个李举人家中的木盒,而原本做工精致的八爷府的木盒,自然而然是被回收了。
李举人听说是京里的贵人要给陈仪送礼,吓都吓死了,把每个药瓶里的药丸子都吃了一遍,确认不是毒药,才飞奔进京找陈仪,将烫手山芋甩给正主。
陈仪看见是药,就猜出了送礼之人是八爷。他好声好气地安慰了一番老友。“多谢李兄厚爱,礼轻情意重,陈仪都记在心里。”礼物没什么贵重的,兄弟你不要怕。
总之,就在李举人的惴惴不安中,陈仪踏上了西行的旅途。他想过这段旅程会很漫长,但他没想到的是,等他功成归来,金銮殿的龙椅上已经换了主人。
当然,将来的事今人并不能未卜先知。
八贝勒得了陈仪已经平安离京的消息,又是欣慰又是怅然地点了点头。从窗外照进来的阳光,已经不知不觉地偏过一个角度。马上就是中午了,午后,便是一日里最暖和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