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小事(1 / 2)
景元元年(公元1260年)的三月,临安府发生了两件小事。
首先是朝廷收到奏报,广南西路南宁军治下黎民叛乱。在官军招募助守的“峒丁”里应外合之下,突袭军治所宜伦,屠南宁军诸将臣兵士,尽掳城中男女老幼而去。
刚到任没几天的琼州安抚使、知府廖莹中得信后统兵去救,奈何为时已晚,黎族叛军已经裹挟俘获民众退入山中。宋军追之不及,又不敢进军山中:即怕贸然入山会被埋伏,又怕中了调虎离山之计,使琼州有失——毕竟琼州也是汉黎混杂,军中也多有峒丁,又岂能不担心被人故技重施?于是只好退回琼州,通知同在岛上的吉阳军、万安军严防固守,同时上奏朝廷请求决断,是抚还是剿。
宋理宗非常不高兴。北面击退蒙古铁骑的高兴劲儿还没过,南面琼州岛上的黎民又闹起来。琼州岛虽然在宋时,凭借海贸要冲的地理位置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格外关注和投入以及远比前代要好的发展,但也不过是在大部分沿海地区实现了编户齐民,中央得以置州县、任流官,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统治。实际岛上州县民少户寡,内陆的山区也依然被黎民控制,朝廷的势力不得入。
好在岛上的黎民人口也不多,之前朝廷对黎民部落首领赐以官职俸禄,绥靖羁縻,两方倒也相安无事。不仅许多外围黎民部落的人会下山入州县中做工、互易、学习,甚至当地驻军也会招募黎民勇士入伍,守备地方,称之为“峒丁”。按照中原王朝一贯的标准,这部分黎民已经可以被称为“熟黎”,假以时日,最终汉化已是必然之势。
可谁知百余年的平静竟在今日一朝打破,黎民不仅骤反,还直接攻城略地、屠官掳民!好在南面的黎民跟北面的蒙古比起来不可同日而语。蒙古若是心腹大患,黎民不过芥藓之疾。
宋理宗赵昀问计于刚刚开始总理朝政的贾似道,贾似道答曰国家刚刚历经大战,亟待修整,不宜又在南面大起刀兵。黎民安服百年,骤起而叛,必然事出有因。廖莹中刚刚到任,应该严令他即时整饬军务、防备地方,同时探访黎民因何故叛乱,加以申饬的同时以抚为主,若是不成,再调大军征讨不迟。
还陶醉在击退蒙古的豪气中的赵昀,其实是想再展兵威,直接调兵平叛,只是很快被哭穷的各部尚书烦到不行,只得同意先行招抚,待招抚不成再发军进剿。
贾似道又言及自己的儿子贾旭,之前在荆湖时即随在左右参赞军机,多有建树。如今年纪也不小了,想借机荫补个官,去琼州协助处理此事,也算为朝廷分忧。这点上赵昀却没疑义,一是贾似道刚刚立下大功,给他的儿子荫补个官以示恩宠也是应有之义;二是琼州之事的处理没有依着他的意,他就想早点揭过,不想在这上多耗心神。于是他叫贾似道酌情办理,自己不再多管。
很快宫中传出旨意:命新任琼州安抚使、知府廖莹中通管岛内一州三军,严整军备,查明黎民叛乱原因后上报朝廷,同时相机招抚,若招抚不成则做好大军进剿准备;南宁军治所被破,治下军民或死或掳,今以故辖地重建,由宜伦县移治昌化县,复前昌化军之名,从州军降为县军,待择机自他处迁民实地之后再行升格;任贾旭为昌化军使、知县。
这封圣旨在朝野上下引起了小小的骚动,主要是贾旭未满弱冠便被任为一军之使、一县之令。但想到贾似道荣宠正隆,给自己的独子谋个官,也是人之常情,而且琼州历来都是瘴痢之地,除非犯了罪被流放,谁去那穷苦地方找罪受?贾似道把自己的独子扔到琼州去当个县令,倒也不能说太过分——这是指对朝廷,也只能说是太过分了——这是指对贾旭。
何况皇帝都没说什么,连县令上任一向惯有的陛辞都省了,旁人又有什么好置喙的?随着贾旭第二日就在城西南的钱塘渡口登船赴任,本就不大的争议声迅速平息。人们的注意力迅速被第二件小事所吸引。
丰乐楼的头牌姜盼盼忽然要自赎从良。鸨母自然是不想把这棵摇钱树放走,任凭其拿出多少钱财,也不肯交出卖身契。后来还是唐安安去央求宋理宗,皇帝派了董宋臣出面,董宋臣没有管鸨母,而是径直去找了丰乐楼背后的东主,晓以利害,这才让姜盼盼成功脱得贱籍。
宋理宗此举自然又在朝野上下引起一片飞意,皆言以皇帝之尊不应查收贱卑之时,顺带着又对他公然宠幸妓女的事情口诛笔伐。承事郎姚勉以唐玄宗、高力士、杨贵妃之事劝谏宋理宗不要再执迷不悟,宋理宗却大言不惭的说:“朕虽不德,未如明皇之甚也。”
面对这般恬不知耻的皇帝,群臣却也没什么办法。而与臣子们相比,市井间的纨绔们更关心的是盼盼姑娘的去处,世人皆知其早就立下宏誓,今生非英雄不嫁,却不知如今这般,是看上了哪家豪杰?或是被谁拔得头筹、金屋藏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