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筹拍彗星那一夜(1 / 3)
《彗星那一夜》无疑是一部优秀的小成本科幻悬疑电影,但核心却不是电影中展现的平行世界,而是人性,比如嫉妒、猜疑、恐惧、自私,还有人生的选择。
这个故事说的是彗星降临地球,平行时空在一个房子里产生了交汇,四队情侣正好在这个房子里聚会。因为停电,他们八个人不断有人出去,有人进来。出去的可能进入了另一个平行时空的房子里,进来的也可能是某一个平行时空的人。
中间夹杂着一些必要的物理知识介绍,比如薛定谔的猫,平行时空理论,量子科学等,于是猜疑在八人中间产生了,杀戮破坏也产生了。于是有了终极怀疑:我们如何证明我是我,如何证明我们本身的存在。别看错了,这不是让你证明你妈是你妈。
电影的拍摄其实并不复杂,就是第一次拍摄八个人在房间里闲聊,第二次拍摄将房间里的道具和演员身上的细节做一些改变,聊天的话题也要发生变化,第三次……
至于最后同一个时空出现两个“我”,那就是为了加剧震撼的效果,还有女主角发现她必须做一个决定,才能回到自己熟悉的世界中去。
其他记不清的都可以重新编写,反正只要主线不变,可以改动的地方有很多。总之一句话,这个电影重要的是创意,拍摄难度并不大,原来的导演只掏了5万美元,用了5个夜晚就拍了出来,由此可见一斑。
这部被成为烧脑神作的电影多少有些赞誉过度了,否则拍这个电影的导演应该得到很多机会,事实很残酷,这部电影后没看到这个导演执导商业大片,似乎泯然众人矣。
《彗星》的票房随便吧,能够上院线就够了,这部低成本电影是他用来装逼格的,他很想知道国人会不会吹捧自己人拍的低成本烧脑科幻悬疑电影。
曲黎的戏份早就拍完了,剩下的时间,《石头》的编剧和曲黎一起完善剧本,宁昊也在进行最后的收尾,为了让剧本更有说服力,他特意联系了陈科,让他帮忙联系了成都电子科大物理和心理学老师。
物理老师主要是堵住逻辑漏洞,心理学老师主要是了解人物在特殊环境下的状态和选择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曲黎主要写故事,岳均和宁昊老婆是真正的编剧,带着一堆礼物来到蓉城,联系上了陈科,他们有一个下午的时间。
“两位老师已经在办公室等你们了,这边走。”陈科见到曲黎打了一个招呼
“嗯,多谢你了,这是送你的。”曲黎将手中的袋子递给了小舅子,然后掏出一个信封,里面有两千。
“我不要。”陈科接过袋子,拒绝信封。
“让你拿就拿着,男人身上没钱的感觉我有,我能帮你的不多,缺钱找你姐。如果拿不到奖学金,明年夏天就不要去羊城。”曲黎一手萝卜一手大棒,也不知这话对小舅子有没有用,曲黎不懂学霸的世界。
“好!”陈科狠狠的点了头,拼命学习吧
和两个副教授的交流是愉快的,让他们知道了许多科学常识,头脑风暴也产生了不少灵感。至于到底有没有用,有多大用,那就不得而知了。要是大剧组还可以雇几个顾问,他们不是,也没有那么多钱。
曲黎这一趟即是为了自己拍电影完善剧本,也是为了帮陈科打开在学校的社交圈,就算抖音老大张一名童鞋都需要帮同学朋友修电脑,一个单纯不出们的宅男是没有用的。
交流完,三人坐开车回到了重庆,继续剧本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