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七章 至正型元青花(2 / 5)
都不知道把这种瓷器叫什么,产地都搞不明白,干脆,欧洲人就把它们命名为“克拉克瓷”。
后来渐渐有华夏瓷器出口欧洲,因为当初“克拉克”号货物造成的轰动性、深远的影响,青花瓷还是全被欧洲人称为“克拉克瓷”,到现在还这么叫:说回来,要“字母哥、姐们”的舌头去发音“青花”,还真有点为难他们了。
就因为这个历史原因,张楠从来不去改正伙计们对青花瓷的那种西方叫法,反正在西方世界,自个搞点青花瓷的频率并不高,伙计们的叫法改不改都无所谓。
精品外销瓷自个早就囤够了,其它精品总是少数,没想着这里有半船舱的元青花在等着自己!
这已不仅仅是少见,都能算千载难逢。
“我下去看看。”张楠说完这一句,转头对后头的关兴权道:“通知大鲨鱼号,用小艇把陈江华送过来,告诉他这里有至正型元青花!”
关兴权一听,转身就走:和张楠混了这么几年,他知道知道“至正型元青花”是啥意思---瓷器里的顶级货色之一!
元代青花瓷器所用的青花钴料主要有进口料、国产料、混合料三种,进口的钴料主要是“苏麻离青”,属于高铁低锰型,青花发色蓝艳并带有铁锈斑。而国产料基本属于高锰低铁型,发色较为浅淡,且无铁锈斑。
张楠说过,现在学术界上一般把元青花分为两种类型:至正型元青花和延祜元青花。
至正型元青花是以英国大维得基金会收藏的一对带有“至正十一年”铭文的象耳瓶为断代的标准器物,那对瓶子也叫“大维得瓶”。
不管有多少人认为那对瓶子有问题,但它们就是这项标准的标准器。
两相比较,“至正型”时代较晚,普遍认为这种元青花主要烧制年代是元代中晚期,大概1341-1368年。不过因为从至正十二年(1352年)开始,景德镇附近就受到战乱影响,这种明显有官方背景的“至正型元青花”烧造工作就已经停止了。
而后者主要是以1975年湘省黄梅县西池窑厂延祜六年,也就是1319年时下葬的一座元代墓葬里出土的一个青花牡丹纹塔式盖瓶为标准器,生产的时代大致在元代早期,也就是约1340年之前。
不过这样的年代判断也就是个叫法而已,没有任何文献资料支持,谁都不能说元代早期没有“苏麻离青”,后期就不少国产青料的青花了:从常识上判断,国产青料烧制的青花瓷要比进口青料烧制的多的多。
原料造成的差异不仅仅在于颜色,还有风格。
这两种类型的元青花在风格上的差异非常大,因为“至正型元青花”采用进口钴料,不仅仅发色艳丽且带有铁锈斑,还伴随有晕散现象,在造型和绘画技艺上也不一样:纹饰多密集,层次繁多,造型普遍比较高大。
后者采用国产料,颜色相对“素”,纹饰还较为简单草率。
从目前的华夏出土和国外发现的元青花瓷器来看,至正型元青花多为出口外销以及一些陈设器和庙宇供器。
至于国产青料烧制的那些,日用器不少,出口的也有:不是出口阿拉伯世界,而是东南亚,比如在菲律宾和印尼就有发现。
很有意思,在菲律宾发现的那些元青花,几乎全是墓葬里的随葬明器,个体小,似乎这类出口就是为了满足当时东南亚地区某些人对于随葬品的特殊需求,特意量身定制。
那现在至正型元青花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