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何为名将?(2 / 2)
远处的皇甫嵩见曹操部向南移动,心下疑惑,正欲派人询问,曹信就受曹操之命前来:“禀中郎将,贼军被我军重重包围,主力向东突围,而殿后的黄巾贼见突围无望,便心存死志,如困兽之斗。曹都尉以为不如在西侧放开一条生路,转而全力阻击向东突围的黄巾主力。如此殿后的黄巾见逃生有望,战意便会大跌,只顾奔逃。我军亦可全力以赴,将黄巾主力留在南岸。”
“嗯…”皇甫嵩轻抚长髯,略作思考,“所言有理,不过不着急,文瑾且到老夫身边来,护卫左右。”
曹信心中疑惑:战场之上,机不可失,黄巾主力已在向东移动,西侧官军被这群狂热的黄巾死士拖住。曹操之计不失为妙策,皇甫嵩采纳了却并不着急,还将自己留了下来。带着疑惑走到皇甫嵩身后,但下一刻听到皇甫嵩的命令,曹信就明白了其中奥妙。
“传令,西侧军不惜一切,急攻一刻时间(约十五分钟,随后在西边放开口子,全力向东围堵黄巾主力。”说完,皇甫嵩扭头问身后众人:“诸将可明白老夫之意?”
曹信闻言,心中感叹:姜还是老的辣,拱手道:“大人之意:置敌于死地而后生之。曹刿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矣。”
皇甫嵩抚掌笑道:“文瑾知我。士气之论,妙哉。”
曹操的计谋大方向没有错,但还不够细致,殿后的黄巾军已存死志,贸然放开口子只会适得其反,被黄巾反咬一口。但人的毅力始终是有限的,长时间身处死地作战的人看不到希望,心里便会产生恐惧,哪怕只有一丝,也会无限放大,最终崩溃。皇甫嵩等的就是黄巾军崩溃的那一刻,显然,现在时机未到。
时机未到,再好的计谋和战术也无处发挥,甚至会适得其反。这便是皇甫嵩这位名将对战场局面解读、对时机把控的老辣之处,令曹信回味无穷。
“文瑾啊”,正在曹信沉思之际,便听到皇甫嵩叫他,“为将者,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可称猛将;然运筹帷幄、刚柔并济,方是名将,你可明白。”
如果说在颍川帐内的试探还只是考校,那此刻皇甫嵩刻意留下曹信,并说出这番话可就明明白白的是指点了。这道理谁都明白,但在千军万马之中由皇甫嵩这样的名将说出来,却犹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皇甫嵩刚才的一番布置正是运筹帷幄、刚柔并济的名将手笔。
曹信发自内心的感谢皇甫嵩,拱手一礼。皇甫嵩从始至终并未回头,但却如长了心眼一般,微微一笑。
果然,约莫一刻钟后,殿后的黄巾韧性消磨殆尽,逐渐变得麻木,机械地挥砍手中的大刀,也无暇期望能逃出生天,只是纯粹的为了活到下一秒。
皇甫嵩见时机成熟,下令挥动令旗。双眼空洞,神色麻木的黄巾军惊奇地发现西侧的官军慢慢地放松了进攻的势头,并逐渐向两侧松开了一个口子。
仿佛看到了希望,求生的意志令双目再度恢复了光芒,“兄弟们,冲啊!!!”一声怒喊,所有黄巾争先恐后地向西方的出口冲去。
黄巾军的将领中不是没有明白人,但这时候早已无力回天,敢于阻拦的,都被乱军中愤怒的士卒砍翻在地。
“名将者,当‘术’、‘势’并用,术是势的起因,势是术的诱因。所谓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便是对战局、战机的把握。”
皇甫嵩反手攥拳,胜机在握:“我军,势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