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离别 春节 科举(1 / 3)
贾良和武轩远随甘军屯驻到了蓟州一带,甘军首领董福祥因在中日战争中护卫直隶地区尽心尽力,受到了慈禧的赏识,并得到了接见。
朝廷打算让甘军常驻直隶外围,拱卫京师,不料甘肃河州、湟中等地又爆发冲突暴乱,朝廷立即将董福祥任命为甘肃提督,命令其率领甘军回陇剿匪弭乱。
此时的甘军,已成为了危机四伏的清廷四处灭火的重要力量,是为数寥寥的“灭火水车”之一。
在获悉甘军又要返回陇地的消息后,贾良、武轩远打发人送信,找陈正元和曹旸到天津府,四人又见了一面。
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岁月,又在数千里之外的异乡,只要步履能及,他们是愿意吃些苦头相聚的,何况火车、马车在直隶平原上驰骛如飞,他们大可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将那“他乡遇故知”“应知故乡事”的乡情泡在酒中愈发浓郁。
曹旸借着酒劲循着古诗顾自低吟:愁似飞雪,入酒消融,酒令三巡世万年,但愿长醉不愿醒。
酬酢间,贾良和武轩远请陈正元回到甘军,一起回陇地去。
陈正元淡然说道:“我现在行医施药,治病救人,很自在,不比在军营里舞刀弄枪差,这么多民乱,是有原因的,进了军营有口饭吃,但得向饿肚子叛乱的人放冷箭、打明枪,我心不忍,所以,我还是这么由着性子谋生计吧。”
陈正元的一席话,竟让贾良和武轩远无言以对,便再未提相关话题。
陈正元将一份信交给贾良,让捎到家里去,好让家里人知道他还活着。
曹旸也写了一封长信,交给了贾良,将自己稽留不归的情况详细地写了进去,说明科举考试后再回家,请贾良回去捎给其父亲和叔叔,嘱托如果战事紧张,无法回乡,到甘肃后将信寄回家里去。
四个人心中五味杂陈,谁也不知道今后会面临怎样的局面,承受怎样的命运。
酒罢,踏着夜色和月光,踩着石板路,听着仿若击柝的声音,游荡了不知多远,惹得狗吠,又惊动了街上的巡弁,这些穿着怪异的人挡住他们盘问,发现是两名甘军士兵和一名赶考的举人,还有一名曾参战的医生,肃然起敬,护送他们走了半截路,才目送他们离去。
曹旸提前到京,本想请老师再攻读经书,磨砺八股,以便科考顺遂、榜上有名,不料遇到了中日之战,清廷落得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境地。
读书人虽习八股,但都依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读书做人的,拳拳爱国心人人皆有,无不义愤填膺。
就连曹旸在京请的临时老师,也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想不通泱泱大国,竟然连个东瀛岛国都打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