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第十七章 【我凭本事当太宗】……(1 / 6)
洪武二十五年,朱标病逝。
嫡长孙朱雄英八岁夭折。
太子妃常氏生完次子朱允熥后薨逝。
三个消息把洪武一朝的人砸了个人仰马翻。
“标儿!”朱元璋只觉眼前一阵天旋地转,脚下一个踉跄就要跌倒在地。
朱标忙冲上去接住他爹,扶着他爹慢慢坐下。
待朱元璋坐稳,朱标才发现他爹拽着他衣服的手竟在不停地颤抖。
“朱标!”朱元璋私下里很少这样叫朱标,可现在确实忍不住了,“洪武二十五年,咱都六十多了,这在普通人家正是含饴弄孙、享天伦之乐的年纪,怎么你这个不孝子竟是让咱这个老头子受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
朱标是他的长子,第一个孩子总是最特殊的那个,朱元璋几乎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全都捧到朱标面前。
他让宋濂等名家大儒教授朱标经学。
朱元璋自立为吴王,转头就立朱标为世子,他前脚登基为帝,后脚就让朱标当太子。
他一手为太子打造的班底堪称豪华,夸张点讲,朱元璋几乎把朝廷重臣全打包送进了东宫。[1]
《明史》赞其堪比汉代丞相萧何的左丞相李善长是太子少师。
有着“大明开国第一功臣”之称的右丞相徐达是太子少傅。
光是这两个人就已经是重量级人物了,可朱元璋给朱标的远远不止这些。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当时被封为国公的只有六个人,本应该有常遇春,但因为他当时已经去世,便封了他的儿子常茂为郑国公。[2]
除了这位没什么用的郑国公,其他五人都被朱元璋安排了东宫职务,常遇春去世之前也在东宫任太子少保。
总之,只要是后世能叫得出名字的明初大臣几乎都在东宫有职务。
这都不能说是朱元璋特地为朱标打造的班底,可以这样说——
朱元璋直接把自己的班底送给朱标。
后世某些皇子争夺皇位得拉帮结派,今天拉拢这个朝臣,明天拉拢那个宗室,皇帝老子要费尽心力搞制衡,不能让某一家独大,还得扶持只忠于自己的纯臣。
可在朱元璋这儿就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