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二十九章:兵变(四)(2 / 4)
按照这种形势继续稳步发展,则光复中原并非没有可能,甚至更乐观一点说,即便是收服幽燕诸州府也大有希望。
只可惜,张浚做事长于宏观管理而弱于细节的调控能力。之前在陕西的富平大战如此,这次在淮西军的收编问题上也是如此。
当然,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缺点,所以张浚有缺点并不是问题,而问题在于他有缺点而不自知。
没有自知之明、刚愎自用、自私心强,这三个缺点要了张浚的命。
试想想,如果让岳飞掌握了淮西大军;假如王德能够懂点人情世故,安抚住郦琼和他的部下;如若不是派吕祉这位书生去收编;假如吕祉的公函不是郦琼所截获,淮西大军被顺利分兵……
以上的假设随便出现一个,则淮西兵变绝无可能出现。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淮西兵变让张浚的政治主张逐渐淹没在南宋行朝的政治斗争之中。
先是赵鼎把皇帝的行在搬回临安。待到赵鼎被秦桧斗下台去以后,高宗一朝完全走向了妥协和投降为主导的政治路线上去。
淮西兵变给宋人留下的教训是惨痛的,高宗之后,不少宋人反思这次兵变,其分析颇为一针见血,兹引用于此:
“朝廷乃以吕祉代刘光世,遂致郦琼之叛。盖光世之军,多陕西之盗贼,最为揉杂而难治。西人重世族,光世乃世将,故仅能总统之。郦琼、王德皆光世之爱将也。二人平日不相下,若得威名之将以代之,则可以驾驭而立功。朝廷始以公(岳飞)代光世,得之矣。已而中变,易以吕祉,故二将无所忌惮而斗,琼惧而谋叛,刘豫又以高官重禄以诱之,所以丧淮西之一军。不然,公(岳飞)成恢复之功矣。今天下庸人孺子皆知公之威名,至于公(岳飞)之大计,与夫功之所以不遂者,士大夫盖未知也。”
淮西兵变之后,举国一片骂声,矛头直指张浚,其中也包括我们的岳大帅。
对于张浚,岳飞恨不得亲手砍了他。
淮西兵变不仅是南宋丢了四万多军队那么简单,五大军区之一空了,全盘的形势瞬间改变,南宋再没有进攻的资本。
岳飞想要北伐,只能再等机会。而机会……等到军队再次强大,所谓的条件成熟,那会是哪一年的事呢?
以上可能是岳飞的看法。至于其他的南宋人民,看法就更简单了。
本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之前为了拿下左护军,皇帝亲自出面。再配以最强将军亲身莅临。去压伏那帮兵痞;可张浚居然只是派去一个从未上过战场杀过人见过血的白面书生。
……两者对比。傻子也能知道会出事!
张浚白痴到了何等程度,真是不知所谓,被猪油蒙了心。
因此,朝廷对张浚发出了正式的评价,也就是御史台长官的弹劾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