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电话(1 / 1)
221年4月3日晚上,于暄在商场偶遇时为洋和一女生相亲。这是于暄第一次亲眼看到他相亲。再大的人群,再多的人,只要一个熟悉的背影,她就能认出他。她不敢相信那个她魂牵梦绕的背影在这样一个毫无准备的时间出现,她感念又能看一眼熟悉的背影,仿佛他从梦里跳进了现实。原来,他和其他女生走在一起就是这个样子的,曾以为看到这类场景她会很痛苦,可真的看到之后反而有了一种难过到无能为力的轻松。
当晚,他打电话给于暄说,她把他的相亲对象吓跑了。于暄确实叫住了他,还出于本能地、无法抑制地问了他“这是你女朋友吗?”她知道这样做不对,但她忍不住,她只想让自己快速认清事实然后有充足理由难过。但她没想到,时为洋答应和她另找时间聊一聊,而等来的“聊一聊”却是一个问罪电话。
时为洋久违地给她打了电话。48分钟,对于暄来说,这次的接触应该够用一段时间了。也许在未来的好些天,于暄都要靠这个电话里他的言语、他的声音来缓解见不到他的思念。
“原来,我的每句话他都记得,发的每一条消息他都看了,虽然没有得到他的回应,但还是对他默默产生了影响。我深情的话,是给他带去了震撼的。他是普通人,是会被震撼的普通人,是有心的。”不管时为洋在电话里说了多少狠话,这个电话带给于暄的感受竟然是这样的。
“哪怕是以他厌恶的方式在他那里留下一些痕迹和印象,也不枉我爱他一场。也许他会忘记生命中很多的过客,但即使讨厌我,恐怕也会记得我吧!”想到这里,于暄甚至觉得欣慰、快乐,她不后悔她曾经毫无保留的表达,也许每一件事都有它的作用,都不容小觑。他的痛苦虽然和她的痛苦不一样,一个是因为被爱,一个是因为爱,但只要他的痛苦和她有关,只要她能参与一点点他的感受,她就觉得这也是一种关联。
当感受到这些后,电话里时为洋气势汹汹的话都变得无法激怒于暄了。于暄开始把时为洋当作一个不成熟的孩子来看待。时为洋在电话里说:“你为什么总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你会把我逼疯!”于暄特别想笑。时为洋像孩子一样把这次商场偶遇也看作是“总出现在生活中”,可这真不是于暄能控制的,于暄也想不到他们会偶遇。时为洋问于暄,他们的问题怎么解决。于暄希望两人不要成为陌路,好好沟通,不要给彼此的关系下定义。时为洋不同意,他要求于暄以后把他当作陌生人,遇见了不要打招呼,就当没看到。于暄说,她做不到。所以问题也最终没法解决。每年的4月3日,仿佛都是一个节点。
“他对我的印象都是误解的堆积,例如,把对爱的争取看作偏执,并以点带面把评价带入我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并再也不打算改观。误解是由他看待问题的能力决定的。我们关系的此消彼长,就看他理解力改变与感情进度改变之间的关系。如果他看清我、理解我的速度跑赢了他维持固有观念的速度,我们的关系就有救。如果前者跑输了后者,我们就要错过。”一天早晨,于暄突然想到这些。感谢他的电话,她隐约感觉到她内心的变化已悄然发生——她不再为他评价她的言辞所激怒,她开始不在言语上跟他认真,她开始从看清的角度去看他的看不清。想到这里,于暄把窗打开,让喧闹与刺目的阳光照进来——白天就要接受阳光,晚上才能享受夜色。只有经历每一个白昼,才能迎来每一个夜晚。
再后来,于暄因工作调整,也因刻意躲避——比如在大家都去做某件事的时候换个时间去,而人为减少了和时为洋的偶遇。因为她还是无法面对偶遇却坚决不跟她说话的时为洋,那样的时为洋她宁可不遇;她也无法面对偶遇却像普通相识一样打招呼的时为洋,因为那是对他们曾经不管哪种关系的讽刺。于暄想,时为洋一定很高兴,时为洋连偶遇也不允许、不希望,那么她就努力去帮他实现。只是,于暄知道,她错过了不知多少时为洋的生活。她好像认识了他一段时间,又好像没有认识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