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洪武三十一年(3 / 3)
“你自己看着办,俺这把老骨头还扛的住,这几年你还能走走。”
接着老朱看了看朱标,说道:“老大,俺也当了3年皇帝了,俺想着明年就退位了。”
闻言,饶是朱标和小朱平日里再与老朱亲近也迅速跪了下来,朱标更是直言不敢。
老朱说道:“有啥不敢的,俺老头子都多大年纪了,你还想着俺操劳国事啊。这事情俺好好谋划谋划,找个合适的时机就给他办了。”
旁边的马皇后显然淡定了许多,这件事情看来夫妻二人早就商量的差不多了。
见状朱标和小朱明白这件事情看来是已经定下来了,需要的只是一个契机而已。
朱标想了想说道:“父皇,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兴建铁路,朝廷开支巨大,今岁对外用兵频繁,明年怕是得缓上一缓了,下次大规模的用兵最好等待些许时日。”
老朱想了想,也确实是这个道理,太子继位最好是有大规模的开疆拓土之功,这样才能服众,这两年确实开支巨大,因此说道:“明年除了非洲和金帐之外其他地方尽量不要有大动作了,先攒一攒家底吧,铁路这东西不好停。”
就在这样的三言两语之中,接下去几年的重大方针都在坤宁宫被一一商定,至于具体执行之事,老朱确实已经是很少关心了。
洪武三十一年也在悄然间到来,由于去年已经有过一次经验,因此今年皇帝又一次的缺席大家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甚至除了一些武勋近臣,很多人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过皇帝了。
至于说转投太子门下,好像大明朝没有这一套说法,天家的三人大体上用的都是一套班子,也就是太孙手下多了些年轻后辈。
虽说所有人都意识到了权力交接的到来,但是确实没有一点的腥风血雨,大家该做什么还是继续做什么,太子党和帝党的争斗在目前的大明朝显然是不存在的。
今年最忙碌的无疑是礼部、外交部以及宗人府的官员,万国来朝这种盛况虽说会永载史册,但是亲王和藩属国主一同回朝,其中的一些避嫌工作,若是一个疏忽大意就是人头落地。
过完春节以后,大家明显感觉到了一些改变,朱允炆这些成年的皇三代都被下放到了军营之中学习,甚至太孙都跑去军营里呆了整整一个月。
朱高煦的事迹也从遥远的西方传到了应天,皇帝特别下旨褒奖了朱高煦,并且朱高煦成为了继靖江王之后第二个享受亲王待遇的郡王,一时间一群皇三代们都是眼红不已,朱高煦这个顽劣少年则是一跃成为了他们的学习榜样。
一些心思各异的文臣勋贵们在打听到朱高煦的未婚妻“仅仅只是”一个倭国的地方贵族以后,也都打起了一些主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应天城因为亲王们以及各个藩属国的国王到来而热闹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