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政局动荡(1 / 2)
陈贵是成功道上的一块绊脚石,陈姿是生命中一道靓丽的风景,江油县则是人生途中一个新的起点,在确立目标后,陆浩山把全副身心都放在建设江油上,推行廉政爱民的新政策,其实就是笼络民心的一个行动,以至陈贵的家人怎么卖田卖地,陆皓山也懒得理会。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陆皓山明白,既然选择上天安排这里做自己事业起点的第一步,这里不属于兵家要地、也不是占据天险,但是陆皓山还是决心好好经营,俗话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现在天下乱成一锅粥,特别是快过年时,听到皇太进攻京师,大明笈笈可危,虽远江油偏远,不过也给陆皓山敲响了警钟。
时间无多了,现在还没有一兵一卒拿得出手,别说和皇太极、大明朝这些大势力比较,估计就是有一伙暴民都应付不了,陆皓山心急如焚,虽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也得加紧脚步,开始用心经营自己这一亩三分地,由于时间紧的缘古,以至陈贵的事还没有彻底了断,陆皓山就急不及待地推行新政。
现在民心工程晚了一些,再说陆皓山也舍不得把大笔的银子花在那些工程上,只能在一些小恩小惠上下功夫了,陆皓山先做的就是廉政,下死令规定衙门上下不能再向老百姓索要好处,门房不得收取红包,不能包庇亲朋戚友等,还要对老百姓笑脸相对,树立一个良好的新形象,这个新政一出,江油的老百姓拍掌叫好,对这个新任的县令更为敬重,那“陆青天”的名号,已经传遍了江油的每一寸土地。
要想马儿跑,也得马儿多吃草,陆皓山深明这个道理,像衙役这些人,素质普遍不高,跟他们说大道理也没什么用,要让他们卖力,那得真金白银,陆皓山虽说不允许他们收“好处”,但也不是断他们的财路和生路,把陈贵在县城的十多间店铺作为福利银两的来源,说到底,加上厨娘杂役,整个县衙不过七八十人,可是那店铺有十多间,都是像米铺、当铺、粮油铺等好赚的店铺,相当于一间店铺只养几个人,轻松得快。
虽说不收那些份子钱,不过衙门上下的赏银并不少,相反,陆皓山根据后世先进的管理经验,采取分片管理,按劳分配的原则,每个月都有评分制度,做得多,那银子分得也多,那些衙役慢慢发现,虽说那些灰色收入没了,但是实际收入不降反升,老百姓心中有一把秤,看到衙役们不收好处红包,一个个变得有礼貌、办实事了,以前见到他们好像见了虎狼,现在一个个笑脸相迎,那些衙役看到老百姓对自己这般热情,特别是百姓发自内心的笑容和尊重,让他们的内心大为满足,做得更卖力了。
人之初,性本善,谁也一开始都不是坏人,谁不希望自己有头有脸?
这样一来,那用来供养衙门上下的店铺就显得特别重要,这不,陆皓山一有空,就喜欢到那些从陈贵手中充公的店铺巡视。
这天,陆皓山在周大源的陪同下,到迎宾楼巡视。
迎宾楼是江油县最大、最豪华的酒楼,生意一直都很不错,江油有头有脸人物都喜欢到这里喝茶、吃饭、宴请宾客,原来是陈贵的产业,不过现在成了县衙的产业,所赚的银子用作供养衙门的一干大小老爷,当然,朝廷三申五令官员不能经商,不过上政策下有对策,这些直接挂在周大源一个亲戚的名下即可。
这正是午饭时间,只见迎宾楼里坐满了人,那跑堂跑得好像要不沾地一般,另提多繁忙了,陆皓山满意地点点头,对周大源说:“不错,迎宾楼的生意好像比以前更胜一筹啊,周司吏,你做得很不错。”
“谢大人赞赏”周大源有些高兴地说:“这都是托大人的福。”
“哦,本官好像什么也没做啊,怎么托我福?”陆皓山有些吃惊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