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底蕴(上)(1 / 2)
书香门第!
书是最为关键是得东西,倘若少了书籍那么即使再有钱的家族永远都缺乏了文化的底蕴。
在唐朝以前,山东的世家大族之所以能屹立千年不倒,最重要的便是他们掌握的天下七层的书籍,也就是所谓的文化垄断。
这样的家族无疑是可怕的,也是对文化的一种侮辱,杨铭已经踏入了士大夫的门槛,他还想让杨家从此辉煌下去,所以书籍对于杨家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
杨铭现在便是在整理书籍,手里拿着李道远赠送的心得经义,这些手抄本无论是放在那个士绅家族都已经可以算得上是镇宅之宝了。这些书杨铭都已经在这段时间完全的默记于心,但是里面很多东西他却并不赞同。
儒家学说其实就是针对孔子等圣贤的论语等书而进行的一种思想放射,然而这些人在缅怀先贤的时候却忘记了滚滚历史的车轮正在不断的前进,儒家的思想有他的可取之处,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很多东西都已经不符合时宜了。
就比如古代人因为没有先进的炼钢知识,他们便采用不断锻打的办法几乎是千次万次,这样不断让铁在压缩中排除杂质从而形成钢材,但是在后世的人们却可以很轻易的在高炉中一次性炼制成千上万吨钢材,这就是文化的诧异。
在后世是不可能采用锻打的方式来进行钢材的生产的,所以先贤的思想不可谓不对,至少在他们曾经生活的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思想,但是如果这样的思想用到现在那么肯定就会造就许许多多缅怀圣人而并无多少实际用处的人。
中庸之道!
乃是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思想,在上千年间便造就了一大堆这样的官员。杨铭都还记得,在后世有个笑话。
两个大学生同入一家银行做事,其中一个比较勤快什么事情都干,而另一个却擅长钻营,为人处事察言观色都是面面俱到。
两年过去了,勤快的人依旧是职员,而另一位不爱干活却喜欢钻营的却当了领导。这个故事非常浅显易懂,正符合了那句多做就多错,少做就少错,而不做就不会错。
能考中举人乃至进士的人基本都可以说是整个大明朝的精英,但是这些精英就如同故事里第二种人一般往往都是为了自己的官帽子为了自己在做事,至于国家的利益都被放在了第二位。
杨铭一边想一边把自己的书籍和刘夫子赠送的书籍都开始分类,书,手抄书,论语注解
他需要在出发之前将这些书籍中比较重要的部分重新抄录一份,一来是作为即将开办族学的授课母本,原作就存放在书房之中。
读书十年,书籍非常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