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花之争(一百一十八)(1 / 2)
有句古老的谚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为了将土里的虫卵和蚂蚁消灭,用来修大坝的土必须经过特殊处理,比如用火炒熟,或者加入石灰,铺上热土后再反复压实。秦国人用这项技术铺设直道,种子无法扎根其中,这导致千百年来秦直道一直寸草不生,即便多年没有人维护依旧平整。
然而这种土对于需要防水的大堤却不一定有效,一直以来尼克以为洪泽湖大堤修得蜿蜒曲折是因为沿着湖而建,在请教后他才知道,大堤修成这个样子是因为破浪原理,按照波浪自然流动的方向。其他地方的大坝都修得很笔直,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平民将大坝当成了路。
以前的杭州西湖也是个水患不断的地方,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时,见西湖年久失修,淤积严重,草漫湖面,于是多方筹措资金治湖,并亲自进行规划设计,带领军民疏通西湖,并将清理出来的淤泥变废为宝,修成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白堤原名白沙堤,是为了纪念白居易而取的名字,他本人并没有参与修建这段大堤,因为白居易在杭州担任刺史时政绩斐然,得到了民众的认可,这段大堤才以他的名字命名。
尼克在杭州期间也曾经在这两段大堤上漫步,当时是春天,因此看不到“断桥残雪”,却能看到“苏堤春晓”,肥沃的河底淤泥让大堤上的树和花卉长得很好。这里有许仙和白娘子在这里相遇的故事,也有马可波罗在游记上的记录,可能风景并没有“天堂”那么梦幻唯美,却风采独特。
用于修建大堤的料土有很多要求,土块大小不能超过层高的三分之二,还要加入一定比例的鹅卵石块,吴海珊一定程度上有督工的职能。
乾隆三十九年黄河决堤在清江浦,黄河全河入运河,还有王伦要南下攻打,山东与江苏相邻,吴嗣爵一时慌了手脚,于是深夜前往五圣庙,拜会住在那里的郭大昌。
郭大昌是淮安当地人,曾经在江南河库道担当“帮写”,但他并不喜欢会计,反而长期钻研河务,熟悉河工技术,人称“老坝工”。后来曾被聘为幕僚,只是他一直秉性刚直不阿。
吴嗣爵原计划堵口需银5万两,五十天完成,因为郭大昌对口门情况比较熟悉,预计工期二十天,工款可以缩减是十万两左右,单要求施工时间只派文武汛官各一人,维持工地秩序,物料钱粮由郭大昌负责,结果如期合龙,仅用银十万两千两。
嘉庆元年黄河又在丰县决口,主管堵口的官员用银一百二十万两,江南河道总督感觉要钱太多,想减少一半,与郭大昌商量,郭大昌告诉他,堵口只需要三十万两,其中十五万是工料费用,余下十五万可以分给河工官员。
如此一来所有人都叫嚷了起来,虽然乾隆三十九年郭大昌的提议,所有人都没有异议,不久后他就辞职了,目前在他岳父家里住着。
在清江浦至扬州有一条南河,从元朝到明初,这段运河都在淮安城北与河淮合槽连接,平时运河水位高,黄河水位低,运河水量容易流失。黄河汛期时,黄河水位高,运河水位低,黄河的洪水和泥沙容易冲积运河河道,明朝初年陈瑄在这里排接了仁、义、礼、智、信五个大坝,同时便于舟船分散停泊,以减少等候时间,后来有在当地故老的指点下重开宋朝沙河故道,并在道上修建闸门,也就是提督刚到清江浦时所看到的开闸表演,舟船进出河运改走此道,舟来开闸,船去关闭。
本来陈瑄处理好了这个问题,但是因为泥沙淤积,要么就引湖水来冲,要么就人工清掏。从乾隆四十二年开始,为了安澜就搞了好几次大工程,加之物价上涨,河工经费剧增,原本定的每年抢修经费不得超过4万两,现在增到了5万两,甚至还不够用,于是用另案新工的名义蒙混报销。
因为目前首要的是镇压白莲教,改河运到海运成了个节省成本的措施,不过运河还关系着沿岸的城市和居民的生存。
目前朝廷规定茶叶不允许海运,也正是因为如此,徽州商人所经营的茶行等才能在bj铺广开来,一旦停止这个优惠,他们就要直面福建茶商的竞争了。
徽州茶叶在精加工时会放入茉莉花等花卉,有一股淡淡的花香,很受嫔妃与格格们的喜爱。它在民间还不多见,因为它目前还是贡品,这是宋朝中医局的方子,当时的方学派相信香气和茶具有保健作用。
茉莉花如果养护得当,一年可以开两次,举人收了一些清晏园开的茉莉花,再淘了一些ah的茶叶,照着古方自制了一罐茉莉花茶,作为礼物拜访郭大昌去了。
卢见曾建立幕府是拜访的当地书院,结交的是“扬州八怪”,在怪脾气方面举人和郭大昌倒是“一丘之貉”。
到了郭大昌的住处后发现有人拜访,此人名叫包世臣,是北宋名臣包拯的二十九世孙,因为郭大昌闲赋家中,除了研习河工外,还研习篆刻,因此与包世臣结识,成了忘年之交。
尼克不知道郭大昌字写得怎么样,但是举人想请他去做“代书”,被郭大昌婉言拒绝了。
包世臣则很好奇尼克,举人告诉包世臣,他准备将尼克培养成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