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豁然开朗(2 / 5)
但李青一时间,又找不到合适措辞来驳朱棣。
因为朱棣这一做法,利国利民。
李青心道:“不对呀,历史上郑和下西洋,不是说耗资弥巨,大肆撒钱,极大程度的消耗了大明国力,是赔本的买卖吗?
可按朱棣这说法,只会大赚特赚,绝不会赔钱!”
随即,他又想到了朱棣的丰功伟绩:通运河、编撰永乐大典、五征漠北、迁都北京,六下西洋……一桩桩,一件件,哪一样都耗资弥巨。
可以说,古代帝王,再没有一人比朱棣还能花钱的了。
可即便如此,大明却没崩,反而被誉为盛世,这根本说不通。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史书抹黑了下西洋的功绩,为禁海找借口。
换一个说法,要是下西洋真是赔本的买卖,那朱棣哪来的钱,办这么多大事。
二十二年的皇帝,二十二年的岁收,除去必要的基础建设、天灾时的赈济、皇宫、皇室宗亲开销、官员俸禄……剩下的,绝逼办不了这么多事儿。
大明赋税真的不高,丰年三千多万石,歉年两千六七百万石,去除掉开销,余下的并不算多。
朱棣若真是为了功绩,逼得百姓难以过活,百姓绝对造反,又哪来盛世可言?
再者,李青也不相信,朱棣会傻到让郑和去满世界的撒钱,这就不是一个正常人干的事儿。
这不是撒币吗?
即便换成小小朱,他也不会这么干啊!
对了,谁是郑和?
李青蹙眉沉思片刻,一个面容清秀,嘴角常带着笑意男子浮现在眼前。
这一刻,他终于理通了,整个人豁然开朗。
三宝是太监,太监没有子嗣,自然也就没有了列土封疆之心,加上他是朱棣心腹,所以下西洋的人选,非他莫属。
而下西洋之举,绝不是耗资弥巨、消耗大明国力,而是支撑朱棣立下丰功伟绩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