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改变(3 / 4)
结合孙少杰之前那些相关产业的论述,一旦被确认,省城的城市定位也就呼之欲出了。
所以,城建规划提上日程也成了必然,这些天以来,乔伯年为此忙得有些焦头烂额,因为大家争得太厉害了。
具体到焦点,就是“宽马路”与“密路网”之争,大家各说各理,互不相让。
城建规划历来是个综合性大问题。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后,会涉及用水、用电、用气、供暖、公园、交通、公共服务、城市环境等等所有基础设施问题,很多人进入城市,会震惊于城市的宽马路、大小区、大商场,但真正住下来后,他们就会发现,这种生活看上去很美,但并不舒适,甚至还会偶尔产生一种赚钱以后回老家盖房子的想法。
那是为什么呢?
一是“宽马路”必将对应“疏路网”。
路网密度低会带来很多交通问题。
当开阔平直的路面成为城市繁华的标志时,大小城市在建设中不断的拓宽马路,从视觉上看确实比较气派。
只是一旦住下来,就会切身体验到其中的高度不便,往往后悔莫及。
从交通规划角度来说,实行“宽马路、疏路网”模式,城市交通就会缺失微循环,城市道路被各种大规模院子截断,缺少连结城市各个区域的支路。
街区化的城市里,一平方公里会多达一百二十个路口,甚至还要更多。
但在宽马路规划的城市里,一平方公里常常只有十几个路口。
所以,宽马路没人时空空荡荡,有人时人口聚集,立马拥堵。路网不密,主干道修得再宽也没有用处,而且,宽马路道路交叉口路口尺度大,需要更多的红绿灯来引导交通流向,不可避免的会增加通过时间,高峰时段极易拥堵。
而且,宽马路必将增加过街天桥、地道数量,尤其数量不足时,行人通过需要步行绕远,交通隐患大大增加。
所以,那首“平京的桥”,唱的并不是自豪,全是当地人的心酸。
还有,宽马路设计,城市内部支路功能发挥不充分,公共交通到达能力弱,难以进入规模较大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