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船务(1 / 5)
光大二年(568年)。
九月十五。
建康西面,大江之上,三艘大舟正浮行江中。
其形制与后世北宋宣和年间,宋人自江南跨海出使高丽的客舟颇类。
其船,长十二丈(36米)、宽二丈五尺(7.5米),高三丈(9米),上竖三桅三帆,能以八面来风为航行之动力,更能载货两千石,乘数百人。
“毛公,造此大舟一艘,所需时日、财帛几何?”
舟上,陈伯宗拍了拍甲板当中的桅杆,听着那木料发出的沉闷声响,有些好奇地问道。
从侍于侧的工部尚书毛喜素知皇帝对钱粮数字之事最为上心,早有准备,从容道。
“禀陛下,造此大舟一艇,大略须费工时三十月,用粮帛折钱六十万。”
“此舟构筑,俱用福州大木,大木出山林中,质密而坚,最耐远航。若用会稽、广州等处木料,则资费或可省得五六万钱,而其质则稍差矣。”
陈伯宗没想到不同地方出产的木料也会影响舟船质量,便追问道。
“天下异地之木造舟船亦有差异乎?请毛公为朕说之。”
毛喜应道。
“是也,船工常与臣言,欲造良舟,福州之木最佳,岭南之木次之,江南之木又次之,而若以淮北、河北之木造舟船,则其质甚劣,赴远海则多为倾覆。”
“以臣度之,大抵我南国之木性湿,而北土之木性燥,故有此异。”
“此番陛下命造大舟,意欲由江南而直航平州,臣虑其海道凶险,故命工匠采福州之木为材料,惟欲取法其上也。”
陈伯宗听罢毛喜的解释,亦是有所感悟。南北气候相异,江南与北方降水悬殊,南北树木的性质,大抵确有不同。
这却也解答了他心中一桩疑惑,前世隋朝跨海东征高句丽,时常船只漂没,无功而返。
过去,他常以为问题出在北方的造船技术之上,如今看来,彼时杨坚杨广选择在山东就近造船,以致其所用木料不当,亦是因由之一。
陈伯宗又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