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意外”的战争(四)(2 / 2)
“苏俄不会干涉,”外交大臣广田答道:“苏俄的目的是利用支那牵制我国,以利于其专心对付来自欧洲的威胁。”
裕仁轻轻点头当他还是有些担心:“那不过是陆军的判断,要是苏俄真的发动进攻,有什么应对办法吗?”
“如果是这样,那也没办法。”参谋总长载仁的答复显然让裕仁很不满意,他低低的重复道:“没有办法?怎么能没有办法呢?”
“陛下,不是这样的,我们在满洲的部队依然雄厚,依照他们现在在远东的军事力量来看,这种进攻是不存在的;苏俄要发动进攻,必须从遥远的欧洲调兵过来,没有半年的准备是不能的,而我们从支那调兵到满洲,只需要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上完全来得及。”杉山元急忙补充道。
“支那很大。皇军地力量有限,帝国的国力也有限,衫山将军。这场战争要打多长时间?”
“陛下,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的意见是两三个月,最多三个月,占领华北以后,支那地抵抗就会崩溃。”杉山元信心十足。
至此裕仁的所有担心都得到完美的答案,他心满意足的拿起玉玺。盖在诶各奉上的增兵请求上。
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增兵华北,消息传出,日本各地民众了,无数少女捧着捐款箱在街头向路人请求捐款,三菱工厂的工人宣布自愿加班。延长工作时间,各地征兵点前排满长队,适龄青年踊跃报名前往中国参战,后援会,劳军团入雨后春笋般涌现,似乎胜利就在眼前。
参谋本部宣布从满洲增调关东军地第一旅团,第十旅团,朝鲜军第二十师团,以及相关的战车、炮兵与飞行团。立刻多头齐发,进军中国华北。接受日本支那驻屯军的指挥,准备参与教训中国的作战。
日本的战争机器开动了。中国地战争机器却停下来了。就在日本天皇裕仁在增兵令上盖上玉玺的当天,宋哲元从山东启程回北平。十六日抵达北平,北平浓烈的战争气氛让他很不舒服。火车站附近架满工事,城墙上堆满沙包,士兵在大街小巷巡逻,青年学生纷纷进入军营慰问。
“这是做什么,乱糟糟的,成什么样子!”宋哲元回到同仁堂军部,把军帽往桌上一摔就骂道。
秦德纯和参谋长张樾亭楞了下,宋哲元下车时神情就不对,他们都猜测是不是对目前的防御部署不满,没想到他是对北平的抗战气氛不满。
“绍文,不是已经与日本人谈妥了吗,怎么他们还在宣传战争?这不是火上浇油吗?”宋哲元松开军装的纽扣,走到风扇前,让灼热的风狂吹在身上。
宋哲元所说的与日本人谈妥了,是指十一日秦德纯与日本松井特务机关长谈妥地条件,双方达成三条协议:一、对于事件表示遗憾,并且约束部下不再发生类似事件。二、卢沟桥附近阵地改由保安队接防。三、彻底取缔抗日团体。
“军长,协定虽然达成,但前线的局势依然不容小窥,”秦德纯轻轻叹口气,这几年他一直担负与日本人周旋地使命,受够了日本人的气,也对日本人有更多地了解,卢沟桥事变一起,他就感到此事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参谋部拟定了两个作战设想,请军长定夺。”
张樾亭拿出两份作战计划送到宋哲元面前,宋哲元没有接,他示意张樾亭把文件放在桌上,张樾亭把文件放在宋哲元地办公桌上,顺手拿镇纸压在上面。
“打,打,就知道打,”宋哲元有些生气了:“这么多年了,我们二十九军走到今天容易吗?民国十九年中原大战,全军崩溃,我们缩在晋南,要吃没吃,要穿没穿,到今天,我们有两省两市,全军十余万人,容易吗!”
“军长,”秦德纯大惊,宋哲元的态度显然是不想打,可这是他说了能算地吗:“日本人已经宣布增兵华北,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再说蒋委员长的电报你也收到了,他也要求我们做好的打的准备,警惕日本人的缓兵之计。”
“哼,蒋委员长,”宋哲元从鼻孔里轻轻哼出一声轻蔑:“绍文,你怎么就不明白呢?我们是在日本人和蒋介石的夹缝中生存,这仗打起来,无论胜败,我们都完了。败了自不待言,胜了呢?中央军必然进驻平津,我们也完了。所以不能打只能谈,伸手还不打笑脸人呢,只要我们表现出诚意,日本人就不会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