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衣带诏(2 / 5)
“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为重。
近日操贼弄权、欺压君父、结连党伍、败坏朝纲。
便是敕赏封罚,亦不由朕主。
朕夙夜忧思,恐天下将危。
卿乃国之大臣,朕之至戚,当念高帝创业之艰难,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士,殄灭奸党,复安社稷,祖宗幸甚!
朕思虑再三,破指洒血,书诏付卿,再三慎之,勿负朕意!
建安四年春三月诏。”
按照汉制,天子之书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策。
刘协如今这封便是诏书。
单从内容上看,刘协写给董承的诏书言辞恳切、真情流露,更不必说全文还是以鲜血所书。
由此可见身为天子的刘协如今的处境已经在曹操的逼迫下到了何种窘迫地步。
哪怕赵云和诸葛亮早有心理准备,读完以后亦是洒泪不止。
见两人如此,董承和王子服方才放下心来。
这时董承才把义状取出让两人观看。
诸葛亮凝神望去,就见上边已经写了七个人的名字:
车骑将军董承、工部侍郎王子服、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昭信将军吴子兰、西凉太守马腾、左将军刘备。
看到写着这七个人名字的白绢,赵云倒也没觉得什么,诸葛亮却深深皱起了眉头。
为什么要留下这样的记录?
诸葛亮既是不解,又是不喜。
这不就是逼着人表态,还授之以柄吗?
如果张绣在这里,肯定会告诉诸葛亮,董承这种做法其实就是让众人纳投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