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问鼎河山 下(1 / 6)
第一百八十六章问鼎河山下
1932年11月下旬,西南联合自治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之间的战争正式爆发。
和以往的内战不同,面对这一场战争,几乎所有的报纸都保持了沉默,甚至连一些平日里以点评时事指摘江山为乐的文人骚客们也停下了手中的笔。
几乎没有人将这次战争看成是新一轮的内战,却有许多人将这一次战争看成是中华转折之战。
经过多年的南北势力割据,无论是当年政治弊端重重,军阀割据的南京国民政府,还是长期雄踞西南,以强国为己任的西南联治政府,都不是以前的军阀们能比。
可以这么说,这场战争,无论谁胜谁负,都将把中华民族带到另外一条道路上,一条蓬勃发展的道路上。
许多开明人士已经看到,只有一个统一的中国才符合整个民族的利益,西南能够统一全国是最好,大刀阔斧地改革,以绝对的科技力量推进绝对的民族革新,将在最短时间内将中华民族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果是南京国民党取得胜利,那得到半壁富饶西南的国民党,也将一鼓作气,在建设中国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不约而同的是,国民党与西南政府都同声宣布此次战争将尽力避免对平民的大规模杀伤,同时,军队也得到了严令不得违纪扰民的铁令。这些对西南人民军的影响不大,但对于曾经如同匪祸一般的国民党中下层军队,却是影响极大,至少,不会再因为战争,连累亿万无辜百姓。
西南人民军最先发起军事进攻。
东南集团军由陶谦、诸葛生共同担任集团军司令,以第1师、第5师、第15师、第22师、第46师、第75师组成进攻集群,从闽浙广方向对国民党顾祝同部展开猛烈进攻,锋线直指福州、南昌一线。
顾祝同领江浙闽各路总计三十余万大军与陶谦的东南集团军展开激烈交战。这位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曾任黄埔军校教官、教导团营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师长,素有“驭将之才”美誉的名将,此次的对手却是名不见经传的陶谦、诸葛生。和他相比,陶谦二人低调有余显赫不足,但却是西南少有的稳健型智将。
华中集团军的指挥官有些特别,并不是西南的青壮派将领,而是由华夏军校校长蔡锷亲自担任华中集团军总司令。蛰伏多年的蔡锷,虽然早已申明不再参与军阀混战,但在张蜀生亲自登门请将后,终于放下了一切考虑,愿意为这一场民族转折之战贡献一份力量。这名名震华夏的‘耆老’名将,终于再次跨马扬鞭,登上了峥嵘军旅。
纵是蔡锷身居华夏军校校长高位一职多年,修生养性的功夫早已做到了极致,但重返战场时,他却同样与那些刚刚被恢复现役的退伍军人一般,心神俱动。这位护法老将正当壮年,此时正是雄心壮志,势要将曾经与战争错过的岁月,在将来一一拿回来。
华中集团军由蔡锷任指挥官,以第2师、第13师、第26师、第39师、第49师、第78师组成华中军事集群(西南军新番号分配:1个近卫师和6个主力师独享第一到第七师的编制。其余的师以11为起点,在11—80之间取序号编列。其中,除最精锐的七个师外,双数号为原常备的老卫戍师和新编部队中的较精锐师。),对陈调元部展开军事进攻。陈调元军事集群主要汇集了湘赣湖等地的军事力量,整个军事大集群约为25万人。
几乎与东南集团军展开进攻的同时,华中集团军亦从贵广出发,对两湖方向展开进攻,向长沙、武汉进军。
西南集团军由吴铁军任集团军司令,以第7师、第18师、第35师、第43师、第65师、第71师组成军事集群,大军从川北出发,经汉中向陕西进军,目标直指陕西和山西两大省份。和其他两个方向一样,西南集团军将在陕西遭遇以杨虎城和西北马氏组成的国民党西北军团。
津京战场的天津—廊坊—大兴机场一线驻军组成了津京集群,通过海上补给后,与国民党陈诚方面集团军形成军事对峙,虽然战斗迟迟没有打响,但这场由四个西南师对阵十余万的战斗,似乎也迟早会展开。
按照西南人民军最高参谋部制定多年的北伐计划,在展开北伐军事进攻的同时,西南还将有拱卫西南本土的军事动作。
其中近卫第一师在其他主要由老兵和预备役精锐部队组成的新编师协助下拱卫昆明,由于这些新编师基本都是最忠诚的老兵,而军官更是直接由原主力部队调取忠诚度没有任何问题的军事副官担任新编师的主官,这样一来,在西南庞大的情报监控下,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