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寺庙承包权(1 / 4)
“外聘经理?”刘羽哦了声:“成吧,饭局就有你招待,我不出面了,明天带他们上天台,我在天上河等他们。”
这几天都是这样,招待饭局都是万龙和向小芳负责,刘羽则陪同考察团,几天里上山下山好机会,陪同了大概五个考察团,其中四个表示会参加一月半后的投标。
下午的时候,陈英来了。
虽然老子叫她老实趴着别动,奈何陈英挺独立,琢磨着,即便老子的话在花罗县不管用,但她走正规渠道总没问题吧?不暴露身份就行。
晚上万龙陪他们吃了饭,宴会上,陈英问道:“你们刘县长呢?明天会陪我们一同上山考察?”
万龙看他一眼,略感奇怪,才25的外聘经理?如果是家族经理还好理解,家族把自己的人安排在重要岗位嘛,能力大小反倒是其次,但外聘经理,那必须是有真本事,否则人家花大把银子把你请来喝西北风啊?况且这还是本省的知名企业,规模较大,外聘经理更是马虎不得,所以陈英的年轻,着实让万龙看不懂。
闻言,万龙当即一笑:“县长明天会在天上河等你们,陈总放心,我们会安排好行程。”
陈英眉头耸了耸,心道,这县长还真陪同考察!
第二天上午,万龙就陪同考察团队上天上河,去的时候,刘羽早到了。
这里他这几天来得次数太多,有些反胃了,趁着没人的空挡,让跟来的明长镇委书记蔡力弄来一根钓竿,蹲在水库边钓鱼了。
“这水库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建的,有半个世纪了。”蔡力站在刘羽身后,不知从哪摸出一把伞,给刘羽撑着。眼睛则盯着刘羽的鱼漂说道。
三年大饥荒那几年?那几年刚好也是大跃进最汹涌的几年吧,到处都在赶超英美,大力“生产”,这个水库就是当时的产物。
“水库还挺老,那时负责修建的也是天台人吧?”刘羽道。
蔡力见刘羽有听一听的意思,忙道:“是,天台周围六个村的全上了。老人、孩子都上,不上就饿死。”蔡力回想以往,一阵唏嘘:“那几年全国大饥荒,农村都没有吃的,刚好赶上修建这水库,一天提供一顿饭。就拿一片破陶陶罐片,挖一点白米饭,工程有进度,向上面报喜之后,会额外煮一大锅萝卜,就这,已经是当时好多村眼望不来的美差。”
“一天一顿饭。还是把人饿得不行,好些人在这个坝上倒下了,再也没有站起来,其中有些连姓名都搞不清楚就匆匆丢到山下埋了,这大坝,是最苦难那会,用命和血汗换来的啊。”
大略也觉得话题沉重了,蔡力收回思绪道:“不过。现在好了,这水库以往还有个小型发电站,消耗大,搞亏了就停了,现在主要是承包搞水产,搞四大家鱼。”
“哦,水产效益怎么样?”三年大灾害。刘羽当然不会扯这个敏感话题问,而是望着这么大一水库,问道。
蔡力最近做了不少功课,张嘴就来:“承包出去。一年20多万,只准许年终时捕捞,全县水产养殖户不少,市场比较饱和,效益不够理想。”
水库的鱼比池塘的鱼,味道要好些,水库的生态相对完善,有自我循环系统,养殖的鱼更接近于野生,而池塘的鱼则少了许多循环系统的环节,需要人工投料,更甚者,不少池塘为了增产,还投放了激素。
只是,水库的鱼虽然比市面上池塘的养殖鱼味道更好,却卖不出价钱,原因就是差异化不大,一条鱼丢出去,谁知道是水库还是池塘养的?再说,现在的民众,也很少在乎是水库养还是池塘养,对他们来说,差别不大。
所以,天台山乃至整个花罗的水产要发展,需要另辟蹊径,搞别人没有的,这样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