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刘郎(2 / 5)
许申不知从哪一个江湖术士弄来的法门,用药化铁杂铸,铜居三分,铁居六分,恰恰相反将原来的铜钱成份颠倒过来,原来是铜居六分,铅锡居三分,所以宋钱精美。
还有一个主意,任布请铸大钱以一当十。朝廷下令其议于三司合议,程琳考虑一下,说布用大钱,是诱民盗铸而陷之罪,唐第五琦尝用此法,讫不可行。申欲以铜铁杂铸,理恐难成,姑试试。
这个进谏很合理。
宋钱铸就精美,造价超过它的实值价格,所以民间不会有私钱。然而一旦以一当十,钱比价贵上几倍,民间必然谋之。不要说用法律,如果法律能公平执行,郑朗筑圩时都不会拐那么多弯子,朝廷诏书不准筑私圩的,谁敢筑,一律毁去,不给任何赔偿。那行么?
只是许申这个方法若成,还能管一点用。并且以铁居多,钱流通到民间,也没有人会私下融化为器。但程琳也不相信,用了姑试之三个字。
何必姑试之!
不用铜,还是铜钱吗?孙祖德气愤地说,伪铜,法所禁,而官自为之,是教民欺也,固争,出知兖、州,正是好范讽出知的地方,有没有其他的预示?
这么荒诞无稽的提议,朝廷居然真的试验了,未成,未成就有了过错,于是许申自请为江东转运使,再到江洲铸百万缗,中外知其非成,可是赵祯一意为之,于是不作声。最后不成功。
说到底,是一个认识的问题。
事情传开,引起轰动。
连郑朗去了府衙当值,也有小吏问。
郑朗不置与否,传得有些邪,不全部是坏事,全州百姓一起被自己绑上了战车,但大多数人还没有看到自己的获利,却付出了劳力,或者财力,此事疯传,让他们对自己抱有一些信心是好事。
坏事是会引起一些后果,期望过高,会使种籽流失。只好下了两条命令,一旦这些种子收上来后,全部推广到祐民圩,景民圩十几万亩地,满足不了。
用圩堤再次构成一个小封闭圈,并且这些百姓都是第五等户,眼下他们是穷得发疯,只要有机会,都不要命了,能保证精耕细作。产量跟上来,也能稍做进一步的进化。
从祐民圩的粮食中,提取更优良的种籽,推广到全州。再从全州向其他邻近各州推广。
又派两名小吏在江洲夏粮快成熟的时候,常驻哪里,不准任何人将夏粮高价售出他处,否则强行从江洲上出之,撵到其他江洲上继续过以前那种捕渔生活。
想要大多数人获利,还是很遥远。
但一件又一件的事发生,让许多百姓看到希望,看到了远大的前景。
春天到了深处,桃花水来了,河水涨了涨,但对于两个两圩来说,连护堤都没有蔓上去,何来危险之说?
各州官员听了心动。
谁不想要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