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宋诗(3 / 8)
再到杭州,郑朗还没有看,但它几乎集中江东、太湖与福建所有的地形于一体,有山田,有湖田,有圩田,有海田。
看的情况不理想,并且金坛一带的豪强尤为恶劣,并吞最为严重。
但百姓这种顽强的精神,还是让他很感动。
不象前代,是一点一面,或者数点数面,在宋代几乎是全国各地,四面开花,在大修水利,一半以上的水利都能使后人在怦击宋朝软弱时,却在享受宋人留下的荣光,包括圩,围,江河湖泊。如黄知军在无为马上以蓼花洲为基础,在那片沼泽地带圈一个五十里长几万亩的杨柳圩,很有可能一直沿用到后世,濡须河一变再变,杨柳圩却屹立不动。
未来的不仅杨柳圩,还有他在太平州修建的数圩。
这些圩会是后人的基石。
想到这里,郑朗写了一篇奏折。
这是第二次进谏让范仲淹做江东转运使。
皇帝你心软,爱民,可这个民不仅是豪强,还有贫困百姓,他们才更需要你去爱护。心软了,豪强更欺,于是在你手中兼吞现象更重。然而江东诸圩大兴,反而是一个机会。
我在太平州做了一个样板,中庸调和,但偏向于贫困百姓,用他们之力换取耕地,节约国家圈圩成本,但圩圈好后,这些贫困百姓却不会隐瞒田地,逃避两税,也没有那胆量。既救最需救助的一群人,又给国家带来税务。
但各州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一走,等于是大旗倒下,渐渐松懈,即便圈圩,也会成了官吏豪强勾结的产物。这个说得很不客气,也不需要客气,他所做的功绩实打实立在哪里,任何人不能回避抹黑。
所以这时需要一个心存公平,对水利精通,有吏治之才的大臣主持江东,唯有范仲淹最合适。有范仲淹主持,几年过后,江东大局一定,即便再次出现兼并,危害也不会大。
写好了,上了岸,这是他第一次踏上杭州的地界。
长安镇是南来北往的交通要冲,又是传递公文的必经之地,加上漕运往来,四方客商云集,唐朝时就形成了墟市,到宋朝改成了镇。已经是二更时分,镇上大多数店铺关上了门,只有几家酒肆还在挑着灯笼营业。
镇的面积也不小,大约有六七百户人家。
走过长街,就是稻田,一望无际的稻田稻花飘香,流水潺潺,蛙声咯咯,景色迷人。
崔娴抱着郑苹说道:“官人,认真写一首诗或者一首长短句吧。”
郑朗那有心思琢磨长短句与诗,听着蛙声,吟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与他那首《鹊桥仙》一样写喜悦的心情,可这首词意境截然不同。
未吟完范纯祐已喝彩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