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五十三章 悲情的雨(2 / 4)
虽纳的免役钱很少,越有钱纳的钱看似多。实际比例很少,到了十万贯以上的大豪富仅税统计出来的财产百分之零点二三,差不多仅接近城郭税。但豪强们依然不满足。正好隐田,不仅逃避免役税,还可以逃避两税。于是隐田风头更烈。
可是一州府所征的免役钱总量是不变的,即便浮动也不会很大,于是再次将免役钱摊派到三四等户上,甚至五等户也遭到波及。也就是发展下去,免役法与它初的目标相背不提,还影响了国家的两税。
“难道他们不能满足吗?”范仲淹气愤地说。
征税很重,逃税还有一个理,其实征税很轻的。而且免役法的实行,富户是最大的受益者。
“希文兄,人心哪。”
“人心?”
“这段时间我才进京不久,要了解朝廷情况,抽不出多少空来。准备过段时间我再著仁义,说的便是仁与义。利他与利己,人性的善与恶。扬善去恶,利他者,乃是社会群体的需要,但作为本体,人心多是为己的,沾到自己的利益,很难顾暇其他人的利益,包括国家的利益。所以君才成为珍稀人物,天下君子的楷模。”
范仲淹没有心思与他开玩笑,这个不好的势头若扩大,后果很糟糕,问:“行知,可有良策?”
有啊,方田均税,清量实际田亩,还有极少数豪强有平安监与蔗糖作坊的契股,可以用来惩罚,然而……然而……
这不是演义,一旦兴起,纷争想以想像。
摇头道:“我也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出好主意,所以今天过来与你协商,看看有何良策?”
办法范仲淹迅速想到一个,清量田亩,可他不是小青年,也立即想到后果,两眼茫茫,不知道怎么办。
“要么再与彦国、稚圭他们进行商议?”郑朗迟疑地说。
免役法只是第一步,马上接下来他还有一个更大的举动,吕夷简好心,劝郑朗多做一些事,但不要兴变革,也不要掺杂到两党相争中,现在他还年轻,要积累一些人气与经验,过了几年,从契丹回来,人到三十,有资历,有权威,有年龄,再加上皇帝的宠信,做首相不是一个梦想,那时才是做事的时候。
并且吕夷简也敏锐地察觉到这几年会乱,政局结果很难说清楚,只有几年后政局才能明朗化。
但中间有一个时机的问题,因势利导同样很重要。
西北战争带来的繁重劳役便是免役法实施的时机,而王伦与张海的起义,便是第二个时机。过了这一村便没这个店。大家好了伤疤忘记了痛,谁来支持这个变法。况且君子党主政,他们步子喜欢迈得大,到了“小人党”执政时,政策会变得很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