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八十九章 越长越大(1 / 3)
郑朗脸色变了变,迅速又镇定下来,和颜悦色地问:“梁王殿下可安好乎?”
“托郑相公惦念,殿下安好。”
“近来可修学业乎?”
“时间读书,但我不解,近来郑相公所著仁义,我朝也有所流传……”
赵祯蹙起眉头,嘴角动了动,最终没有说。
郑朗说:“难道那本书写得不对吗?”
韩迥说道:“对也对,为何郑相公所授仁义与你所写的仁义不一样?”
“那是必然,”郑朗徐徐答道,心里面却在琢磨,没有想到这本书这么快流传到契丹,只要到了辽国小皇帝眼中,肯定会产生怀疑,但不要紧,继续说道:“这本书是写给我们宋朝人看的。韩大夫看过我的仁义,可看过我的中庸?我朝与贵国不同,我朝文治乃久,疏忽了武功,故仁义中多有激励之言。这也是一种阴阳的调节之道。贵国情况与我朝不一样,以武功闻名于世,重武轻文,故我与梁王交流时多授文治之法。可是我又带梁王殿下多次狩猎,乃是励其不忘武功也。”
赵祯与一些知道内情大臣一起露出笑意。
为此,郑朗刻意说过,契丹禀程唐朝的一些制度,胡汉分治,看似做得好,实际乃是一个无解之题。虽然幽云十六州汉文明不及中原文明,但远比契丹游牧文化先进。不吸收幽云十六州不能治理。一吸引,契丹人放弃原先的游牧文化,学习汉人文明,最终必然堕落。不是从辽兴宗开始的,而是自萧燕燕就已经开始。如果郑朗授其太子原先儒家的仁义,再加上励其游猎,最后这位契丹储君不知会变成什么怪胎。
所以马家子弟马保忠言强天下者儒道,弱天下者吏道,希望辽兴宗大倡儒教。被辽兴宗拒绝。什么原因,辽兴宗肯定说不出来道理,但他直觉感到一旦真的这样做,对契丹很不好。
但这种交融。也给宋朝带来一些不利的因素,一部分幽云十六州的汉人契丹化,文明没有契丹化,生活习惯、起居、穿着契丹化,这更增加了收复难度。
韩迥不能言。
郑朗道:“谢过梁王殿下关怀。”
从他手中将信接过来。(看小说就到.)
郑全节在边上说道:“我奏国母命,也问郑相公一件事。”
“请问。”
“国母让臣问你,当初你与我主立下约定。若是五月不得逃离我国,就会归降我朝,另外还有一条约定,以后迎娶魏国公之女。不知道郑相公何时履行这个约定?”
殿下传来一阵议论声。
若是如此,郑朗名声可不大好听了。
郑朗叹了一口气,有的事他一直不想说的,然而契丹一次次想要挑唆,不得不说。看着四位使者。又看着赵祯说道:“我在北朝时,我朝有人议论,说让我当学苏武。不失气节。错也,若是学苏武,我必死无疑。我们宋辽两国,与汉匈奴情况不同。汉与匈奴乃敌对之国,汉武前,两国也有和亲,也有一些赏赐,然没有岁贡。宋辽两国自澶渊之后,乃是兄弟之邦。我若真的投降贵国,我主必忍辱屈之。但我不降。为了不影响我朝给予贵国的庞大岁币,又要给我朝一个交待,必将我杀之。反正我与我朝断绝联系,随便找一个理由推辞,即可搪塞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