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七十章 猴子上(2 / 7)
郑朗上书,向朝廷要钱,先给我们弄五百万贯。
庞籍苦逼得要死,你小子不就蘀朝廷赚了几个钱吗,不将它们花掉你不甘心是么?
回了一封信,拨款可以,银行那笔钱俺也不管,但你得考虑朝廷的承受能力,荆湖南路那边在花钱,狄青去了特磨道在花钱,天知道今年会不会有灾害,我只能给你拨出一千万缗钱。多了一个子也没有。并且这一千万缗钱立即拨给你,省得我马上心中后悔。
郑朗也回了一封信,庞醇之,别气,我回到京城的时候,请你到樊楼大快朵颐。也不用急,虽前期用钱,一旦建设好了,两广走上轨道,一年会增加许多收入,朝廷财政情况会更加良好。甚至一年包括各项收入在内,两亿收入也不会是一个梦想。想一想两亿国家财政收入,国库会变成什么样子?
庞籍又回了一封信,你别给俺画饼,将来的事将来说,得考虑一下眼下朝廷的财政压力。
郑朗无语了,庞太师太精明,不吃自己画的饼
也不可能让国家财政达到两亿的,虽然两广有着美好的前景。银行收入也会节节攀升,但国家需要这么钱做什么?能正常有一个一亿五六的财政收入,就足够了。其他的,会逐步松驰两税。减轻农民的压力。但在轻徭薄敛的情况下,国家一年财政收入还能达到一亿五六,将会产生一个巨大的脱变。也能轻易地发起比庆历初西北战争更大的战役,甚至可以用钱帛直接诱使对方各部各族反水。现在还不行,王安石那样做也不行,虽然钱敛出来,河湟之战。交趾之战,以及平夏战争,都没有让宋朝产生财政困难,可百姓呢,还不是从百姓身上变法敛出来的?好的是国家,苦的还是百姓。
这一切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郑朗在两广,并且说过话。在两广时间不会短。看也能看出来,才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动都没有动。最少也得呆上三两年。
郑朗的经济能力让商人放心,郑朗对百姓的关怀让百姓放心。
这才造就大批商人百姓南下。
郑朗也没有写信了,知道自自己南下后,大肆挥霍,已将庞籍逼得够紧,一千万缗钱有可能不够的,广南东路这边今年会要很多钱帛砸下去,广南西路那边也要投入一些钱帛。真不行,再将工程缩减一批。
第二件事便是赵祯的愤怒。
以赵祯一惯的性格,处理事务皆有些偏软。就象宋克隆。放在那一个皇帝身上,多半被处死了,仅是一个杖刺沙门岛,随后便后悔莫及,派使追回诏书,遇大风雨未追上。在宫中后悔莫迭。
然而连郑朗也没有想到此次赵祯的怒火。
赵祯智慧成长,本身疑心不重,能看出郑朗的忠心与小心。对郑朗一点也不猜疑,甚至主动打消郑朗的兢兢业业,让郑朗安心地做事。况且郑朗这次南下,先是宋朝与吾皇,宣扬忠于宋朝,皇上仁慈,更能看出这份小心与忠心。若这样还猜疑,让其他大臣以后怎么做事?难道全部做无为官员?
而且或多或少的,从青少年培养出的那份友谊,那一份若有若无的基情,在赵祯心中郑朗实际是第一心腹大臣。当然,不能说的,否则言臣会再三的喷口水。
郑朗的吏治能力,在赵祯心中,郑朗是齐桓公时的管仲,刘备的诸葛亮,符坚的王猛,唐朝的房杜与姚宋,中国上下几千年仅有的那么几个贤臣,宋朝是否能中兴的最大保障。
再加上郑朗奏折说得不清不楚,赵祯愤怒了。
不但在都堂发火,第三天大早朝上再次发怒。下面几百个大臣听着赵祯的咆哮,一个个哑口无言。不过对此事他们同样很反感,天大地大,士大夫最大,这些人私盐也罢了,居然敢纠众谋害一个堂堂的宰相,以后还有谁敢去岭南为官?这不仅触动了赵祯底线,也触动所有士大夫的底线。万一自己犯事贬去了岭南怎么办?自己身边可没有那一百蕃骑保护。居然上下一致附和赵祯,要严惩不怠。
这一决定非同小可。